《江滨晓步》
时间: 2025-01-01 14:29: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滨晓步
津头晓步落潮痕,
行尽蒲根到柳根。
雁影参差半江月,
鸡声咿喔数家村。
求鱼看下连筒钓,
乞火听敲隣舍门。
斜得锦城无此景,
欲将图画寄王孙。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的清晨,我漫步于潮水退去留下的痕迹,走到蒲草的根部再到柳树的根部。天鹅的影子在半江的月光中时隐时现,鸡鸣声在几户人家中此起彼伏。为了捕鱼,我低头看着水面,准备用长筒钓;为了点火,我静静听着邻居家敲门的声音。斜对着锦城,这里没有这样的美景,我真想把这幅画寄给王孙。
注释:
- 津头:指渡口,江边的码头。
- 蒲根:指蒲草的根部,常见水边植物。
- 雁影:指大雁的影子,象征秋天的来临。
- 鸡声咿喔:形容清晨鸡鸣声,传递乡村生活的气息。
- 连筒钓:用长筒形的钓具,常用于捕鱼。
- 乞火:借火,指向邻居借取火种。
- 锦城:指繁华之地,如成都等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戴复古,字子美,号复古,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田园诗而著称,作品多描绘生活场景与自然风景,风格简洁明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戴复古游历江边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及乡村生活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江滨晓步》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诗,诗中描绘了晨曦下的江边景象,展现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开篇“津头晓步落潮痕”,不仅描绘了潮水退去后的静谧,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随着诗句的深入,描绘的意象从水边的植物到天空中的大雁,形成了一个和谐的自然图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鸡声咿喔数家村”一句,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生动景象,鸡鸣声中透出人间烟火气,体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亲切感。后面的“求鱼看下连筒钓,乞火听敲隣舍门”,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琐碎与平实,却又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最后两句“斜得锦城无此景,欲将图画寄王孙”,表达了诗人对繁华城市生活的反思与对自然田园的向往,显示了他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津头晓步落潮痕:晨曦时分,诗人在江边漫步,潮水退去留下的痕迹。
- 行尽蒲根到柳根:继续走,经过蒲草和柳树的根部。
- 雁影参差半江月:大雁的影子在月光下浮动,增添了景致的层次感。
- 鸡声咿喔数家村:清晨的鸡鸣声传来,乡村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 求鱼看下连筒钓:低头准备用长筒钓钓鱼,表现对自然的亲近。
- 乞火听敲隣舍门:借火的同时,静静听邻居家的敲门声,体现生活的温情。
- 斜得锦城无此景:对比锦城,认为城市没有这样的美景。
- 欲将图画寄王孙:希望把这美好的景象寄给朋友,表达分享的愿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雁影”比喻秋天的到来。
- 拟人:鸡鸣声似乎在“咿喔”,使得声音生动形象。
- 对仗:如“求鱼看下连筒钓”,形成工整的对仗句式。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反映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江边:象征自然与宁静。
- 鸡鸣:代表乡村生活的真实与亲切。
- 雁影:象征秋天的来临与时间的流逝。
- 锦城:代表繁华与喧嚣的城市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求鱼看下连筒钓”中的“连筒钓”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捕鱼工具
B. 一种烹饪方法
C. 一种捕鸟的方式
D. 一种水上交通工具 -
诗中提到的“锦城”最有可能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京
B. 成都
C. 上海
D. 南京 -
诗人希望将美景寄给谁? A. 朋友
B. 王孙
C. 诗人自己
D. 乡亲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比较戴复古的《江滨晓步》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戴复古更侧重于生活细节的描写,而王维则强调了山水的雄伟与宁静,反映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戴复古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