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舌》

时间: 2024-12-29 19:14:40

卧闻百舌鸣春风,起睇檐间惟见一。

自惊夫岂鬼神欤,久立恍然神未释。

人能化鸟旧所传,断以不疑因杜鹃。

尔今变化自何物,傥匪败家由败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卧闻百舌鸣春风,起睇檐间惟见一。自惊夫岂鬼神欤,久立恍然神未释。人能化鸟旧所传,断以不疑因杜鹃。尔今变化自何物,傥匪败家由败国。

白话文翻译:

我躺在床上听到百舌鸟在春风中鸣叫,起身望向屋檐,只看见一只鸟。自己惊讶难道是鬼神所为吗?长时间站立,心中疑惑仍未解开。人们传说人能变成鸟,毫无疑问是因为杜鹃的传说。你现在变成的是什么,难道是因为家族或国家的衰败吗?

注释:

  • 百舌:一种鸟名,以其鸣声多变而得名。
  • 睇:望,看。
  • 恍然:突然明白或领悟的样子。
  • 杜鹃:传说中的一种鸟,有“杜鹃啼血”的典故,常用来象征哀怨或变迁。
  • 傥匪:倘若不是。

诗词背景:

作者赵蕃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这首诗通过描述听到百舌鸟鸣叫后的疑惑和思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和对人事变迁的深刻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百舌鸟的鸣叫为引子,展开了一系列的思考和联想。诗人在春风中听到百舌鸟的鸣叫,起身查看却只见到一只鸟,这引发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惊异和对超自然力量的猜想。诗中的“自惊夫岂鬼神欤”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现象的疑惑和不安。接着,诗人联想到人能化鸟的传说,特别是杜鹃的典故,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一现象的思考。最后,诗人提出疑问,这种变化是否与家族或国家的衰败有关,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对人事变迁的忧虑。

诗词解析:

  • 首句“卧闻百舌鸣春风”,通过“卧闻”和“鸣春风”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生动的春日早晨。
  • “起睇檐间惟见一”,诗人起身查看,却只见到一只鸟,这增加了神秘感。
  • “自惊夫岂鬼神欤”,诗人对这一现象感到惊讶,怀疑是否与鬼神有关。
  • “久立恍然神未释”,诗人长时间站立,心中的疑惑仍未解开。
  • “人能化鸟旧所传”,诗人联想到人能化鸟的传说,特别是杜鹃的典故。
  • “断以不疑因杜鹃”,诗人确信这一传说,因为杜鹃的典故广为人知。
  • “尔今变化自何物”,诗人疑问这种变化的原因。
  • “傥匪败家由败国”,诗人猜测这种变化是否与家族或国家的衰败有关。

修辞手法:

  • 拟人:将百舌鸟的鸣叫拟人化,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比喻:通过杜鹃的典故,比喻人事的变迁和哀怨。
  • 疑问:通过提出疑问,增加了诗的思考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百舌鸟鸣叫的描述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惊异和对人事变迁的深刻关注。诗中的疑问和联想,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百舌鸟:象征多变和神秘。
  • 春风:象征生机和变化。
  • 杜鹃:象征哀怨和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百舌”是指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花 C. 一种风 D. 一种树

  2. 诗人为何对百舌鸟的鸣叫感到惊讶? A. 因为只见到一只鸟 B. 因为鸟鸣声多变 C. 因为怀疑是鬼神所为 D. 因为鸟鸣声悦耳

  3. 诗中提到的“杜鹃”典故与什么有关? A. 哀怨 B. 欢乐 C. 勇敢 D. 智慧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忧虑。
  • 王维的《鸟鸣涧》:通过对鸟鸣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反舌》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忧虑,但赵蕃的诗更多地关注自然现象和个人感受,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和政治局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赵蕃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