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秋雨堂》
时间: 2024-12-29 16:57: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秋雨堂
太宗之治万国新,
梯山航海来珠珍。
当时宝藏尽充溢,
暇日从容延近臣。
君无骄吝臣不谄,
博哉仁言吾所闻。
乃知不能正君者,
虽有议论徒纷纷。
至今华堂扁秋雨,
衮衮积善归云仍。
谁能岁晚事斯语,
堂中主人丞相孙。
白话文翻译:
在太宗的治理下,四方的国家都焕然一新,
通过山川和海洋,珍珠和珍宝源源而来。
那个时代的财富充盈而至,
闲暇时光里,我从容地接见近臣。
君主不骄傲吝啬,臣子不阿谀奉承,
仁义的言辞真是博大无边,我所听闻。
于是我才知道,不能纠正君主的人,
即使有再多的议论也是徒劳纷纷。
直到今天,华堂仍在秋雨中,
经过积善的光辉,依旧归云缭绕。
谁能在岁末之际谈论这些话,
堂中的主人是丞相孙。
注释:
- 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位于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的治国理念和政策都被后人称道。
- 华堂:指华美的堂屋,象征地位和权威。
- 衮衮:形容衣服的华丽,常用于形容帝王或显贵之人。
- 丞相孙:可能指代历史上某位丞相,暗指其聪明才智和卓越的政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楠,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在诗词创作上有一定的成就。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状况,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创作背景:
这首《题秋雨堂》是蔡楠在秋雨时节写的,可能是因时节的变化而引发的对时局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太宗时期,反映了作者对理想治国理念的追求和对历史的思索。
诗歌鉴赏:
《题秋雨堂》是一首颇具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诗作。开篇以太宗治国的盛景为引,展示了一个富饶而繁荣的国家面貌,诗人通过“梯山航海来珠珍”的描绘,生动地呈现了大宋国的繁荣与开放。这种繁荣不仅体现在物质财富上,更多的是在于人心的归向和君臣之间的良好关系。诗中提到“君无骄吝臣不谄”,体现出理想政治的核心——君主应宽厚待人,臣子亦应忠诚不谄,二者和谐共存,方能实现真正的治理。
然而,诗人也并不掩饰现实的困境,指出即使有众多议论,也未必能纠正君主的缺失,反映出政治的复杂与无奈。通过“至今华堂扁秋雨”,诗人将时空的变换结合,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与对理想的渴望。诗的最后两句,强调了道德积累的重要性以及对未来的期许,令人感受到一丝希望与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太宗之治万国新:指宋太宗治下,国家焕然一新,展现了政治的清明。
- 梯山航海来珠珍:形象化地描述了贸易的繁荣,财富源源而来。
- 当时宝藏尽充溢:财富的富饶使得国库充盈。
- 暇日从容延近臣:在闲暇时光中,恬淡地接见臣子。
- 君无骄吝臣不谄:强调君主与臣子之间的良好关系。
- 博哉仁言吾所闻:听到的仁义言辞让人感慨,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 乃知不能正君者:明白若不能纠正君主的错误,民间的议论便是徒劳。
- 至今华堂扁秋雨:在秋雨中依旧华堂,象征着对历史的回溯与思考。
- 衮衮积善归云仍:积累的善行如云般延绵不断,传达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 谁能岁晚事斯语:最终反思,谁能在年末时刻继续谈论这些理想。
- 堂中主人丞相孙:指代堂中的人,暗示着对丞相的期待和信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君无骄吝,臣不谄”,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象征:华堂象征权威与地位,秋雨则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思考的深远。
- 比喻:通过“珠珍”来比喻财富,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理想的政治与人际关系展开,强调君主与臣子的良好互动,反映了对历史的反思与现实的困境,以及对未来道德积累的期待。
意象分析:
- 秋雨: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思考的深邃。
- 华堂:代表着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同时也是对历史的回顾。
- 珠珍:财富的象征,反映出国家的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题秋雨堂》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蔡楠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太宗”指的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
“君无骄吝,臣不谄”表达了什么样的关系? A) 君臣之间的敌对
B) 君臣之间的和谐
C) 君臣之间的冷漠
答案:
- B) 蔡楠
- B) 宋朝
- B) 君臣之间的和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时间的感悟。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了自然景色与情感的交融。
诗词对比:
- 《题秋雨堂》与《登高》王之涣: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但《登高》更多关注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题秋雨堂》则更侧重于政治理想与人际关系的探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化与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