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彊赴曲江教》
时间: 2024-12-27 15:52: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张彊赴曲江教
圣人立教,以中为常。
不得中行,取獧取狂。
未见狂者,吾里有张。
议论杰然,名压上庠。
恶彼佞臣,请剑尚方。
使终天彝,蚕绩蟹筐。
天鉴其忠,策名颜行。
筮仕分教,九龄之乡。
惟九龄公,非血气刚。
忧深虑远,性端行良。
禄山尚微,测其陆梁。
国忠林甫,恶未披猖。
公预窥之,知其乱唐。
仁必有勇,令名无疆。
彼元忠辈,初志激昂。
一遇摈抑,尽敛锋铓。
媕娿喑哑,不敢否臧。
自谓得计,爵禄之场。
丧已丘山,得不毫芒。
士辨薰莸,与道存亡。
何以臻兹,惟学问将。
弱翁懋哉,以保令芳。
白话文翻译:
圣人所立的教义,以中庸为常道。
如果不能做到中庸,便会走向极端。
我未见到极端的人,但在我乡里有一个张彊。
他的议论卓越,名声压倒学堂之上。
我厌恶那些谄媚之臣,请赐我尚方宝剑。
让一切都回归于正道,像蚕丝和蟹筐一样有序。
天将鉴别他的忠诚,策名和品行。
在九龄之乡,分教的筮仕。
九龄公的性情并非血气方刚。
他忧虑深远,品德端正,行为良好。
禄山虽然微不足道,却也能测量其陆梁。
国忠林甫,尚未显露其猖狂。
公预见到了,知晓其乱唐之事。
仁者必有勇气,声名无边无际。
那些元忠之辈,起初志向激昂。
一旦遭受打压,便收敛了锋芒。
他们沉默不语,不敢否认善恶。
自以为得计,但只是在爵禄的场所。
即使丧失了丘山,难道就没有一丝毫芒?
士人辨别香草与毒草,关系到道义的存亡。
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点,唯有依靠学问。
弱翁真是了不起,能够保住美名。
注释:
- 圣人:指古代的贤人或有德之人。
- 中行: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的处事原则。
- 张彊:诗中的人物,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道中人。
- 上庠:指学堂,古代的学校。
- 佞臣:谄媚之臣,指那些迎合统治者、损害国家利益的人。
- 天鉴其忠:天意会鉴别一个人的忠诚。
- 九龄:指的是位于长安的九龄公,古代名士。
- 禄山:指安禄山,唐代著名的叛乱者。
- 林甫:指一个忠臣,可能是指林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汝腾,宋代诗人,字子贞,号靖斋,生于北宋时期。赵汝腾以其清新雅致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著称,尤其擅长描写人事和历史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赵汝腾送友赴曲江任教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寄托与期望。诗中提到的张彊,可能是赵汝腾的同道或朋友,诗人以此鼓励他在新的岗位上要坚持正道,保持忠良的品德。
诗歌鉴赏:
本诗以赠友的形式,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忠诚之士的赞美。开头两句即用“圣人立教,以中为常”引入中庸的主题,强调中庸之道的重要性。接着用“恶彼佞臣,请剑尚方”表达了对谄媚者的不屑,展现出诗人对清白之士的推崇与对权臣的厌恶。
张彊的形象被塑造得鲜明而生动,诗人借用其“议论杰然”的特质,显示出理想的教诲者应具备的品德与才能。随着诗意的推进,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逐渐显露,尤其是提到“禄山尚微”和“国忠林甫”时,诗人以历史为鉴,警示朋友要警惕时代的风云变化,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仰。
在诗的最后,诗人强调知识和学问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达成理想,保住美名。整首诗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清晰的逻辑结构,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渴望与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圣人立教,以中为常:圣人设立教育,以中庸为常态。
- 不得中行,取獧取狂:如果不能遵循中庸,就会走向极端。
- 未见狂者,吾里有张:我虽未见极端之人,但我乡中有张彊。
- 议论杰然,名压上庠:他的议论卓越,名声超越学堂。
- 恶彼佞臣,请剑尚方:我厌恶那些谄媚之臣,恳请赐我尚方宝剑。
- 使终天彝,蚕绩蟹筐:希望一切能回归正道,井然有序。
- 天鉴其忠,策名颜行:天将鉴别他的忠诚,品德与名声并重。
- 筮仕分教,九龄之乡:在九龄之乡,分教的筮仕。
- 惟九龄公,非血气刚:九龄公的性格并非血气方刚。
- 忧深虑远,性端行良:他忧虑深远,品德端正,行为良好。
- 禄山尚微,测其陆梁:禄山虽然微不足道,却能测量其陆梁。
- 国忠林甫,恶未披猖:国忠林甫,尚未显露其猖狂。
- 公预窥之,知其乱唐:公预见到了,知晓其乱唐之事。
- 仁必有勇,令名无疆:仁者必有勇气,声名无边无际。
- 彼元忠辈,初志激昂:那些元忠之辈,起初志向激昂。
- 一遇摈抑,尽敛锋铓:一旦遭受打压,便收敛了锋芒。
- 媕娿喑哑,不敢否臧:他们沉默不语,不敢否认善恶。
- 自谓得计,爵禄之场:自以为得计,但只是在爵禄的场所。
- 丧已丘山,得不毫芒:即使丧失了丘山,难道就没有一丝毫芒?
- 士辨薰莸,与道存亡:士人辨别香草与毒草,关系到道义的存亡。
- 何以臻兹,惟学问将: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点,唯有依靠学问。
- 弱翁懋哉,以保令芳:弱翁真是了不起,能够保住美名。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讲究对仗,如“恶彼佞臣,请剑尚方”。
- 比喻:用“蚕绩蟹筐”比喻事物井然有序。
- 排比:通过排比的方式强化了对理想人格的期待。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张彊的描绘,表达了对忠诚与理想人格的赞美,同时也警示人们要警惕权臣与谄媚者,强调学问的重要性,提醒士人应辨别是非、坚持道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中:象征中庸之道,代表着理智与平衡。
- 狂:极端,象征不理智与偏执。
- 剑:象征正义与反抗,代表对谄媚者的抵抗。
- 忠:象征忠诚,表现出对国家和道德的坚守。
- 学问:象征智慧与知识,强调其对人生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所提及的“中”代表什么? A. 极端
B. 中庸
C. 偏见
D. 无知 -
诗人对“佞臣”的态度是: A. 崇拜
B. 厌恶
C. 无所谓
D. 喜欢 -
“仁必有勇”这句话的意思是: A. 仁者需要勇气
B. 仁者无所畏惧
C. 仁者不需要勇气
D. 仁者总是胜利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之涣
- 《春望》杜甫
- 《登高》王勃
诗词对比:
- 《送友人》:两首诗均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期望,但《赠张彊赴曲江教》更加强调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大观》
以上是对赵汝腾《赠张彊赴曲江教》的全面解析,涵盖了诗词的原文、白话文翻译、注释、背景、鉴赏、解析、意象分析、互动学习和相关作品推荐等多个方面。希望对您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