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安期都官出城马上》
时间: 2024-09-19 20:56: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陈安期都官出城马上
城中二月不知春,
唯有东风满面尘。
归意已随行客去,
流年惊见柳条新。
簿书填委休何日,
学问榛芜愧古人。
一顷稻田三亩竹,
故园何负不收身。
白话文翻译:
在这座城市的二月,春天的气息依然未曾感知,
只有东风吹来,满脸都是尘土。
我的归乡之情已随随行的客人一起离去,
岁月流逝,惊喜地看到柳条又长出了新芽。
书信和公文堆积如山,不知何时才能休息,
面对学问的荒废,心中愧对古人。
一顷稻田加上三亩竹林,
故乡的土地却使我无从安身。
注释:
- 二月:指农历二月,通常是春季的时节。
- 东风:春天的象征,带来温暖和生机。
- 归意:回归的情感。
- 流年:光阴流逝,岁月的变化。
- 簿书:指公文或书信。
- 榛芜:指的是杂草丛生,形容学问的荒废。
- 一顷:一块田地的面积单位。
- 何负不收身:意指故乡对自己的期待与责任。
典故解析:
- 春风:古人常用春风象征生机与希望,诗中提到的东风即暗示春天的来临。
- 古人:诗中提到愧对古人,反映出诗人对古代学者的敬仰与自我反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和文学家,身份显赫,兄长为苏轼。苏辙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辙送别友人陈安期时,表现了他对友人离去的惆怅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两句“城中二月不知春,唯有东风满面尘”以生动的意象传达了城市中对春天的无知与无奈,东风虽带来春意,却也伴随尘土,象征着生活的繁杂与困扰。接下来的“归意已随行客去”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与失落,流年无情,伴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愈加浓烈。
“簿书填委休何日,学问榛芜愧古人。”在这里,诗人坦言自己因公文繁忙而无暇顾及学问,心中对古代贤人的愧疚感油然而生,表现了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与无奈。最后两句“一顷稻田三亩竹,故园何负不收身。”则以田园意象勾勒出对故乡的深情与无奈,诗人虽有田园在心,但因生活的束缚而无法归去,显示出对故乡的深切遗憾。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春天的感怀,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思考,是一篇富有哲理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城中二月不知春:城市生活中,时光流逝却无法感知春天的到来,暗示了生活的乏味与无情。
- 唯有东风满面尘:只感受到东风的吹拂,却伴随着尘土,反映出城市的喧嚣与烦扰。
- 归意已随行客去:归乡的情感随着友人的离去而消散,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
- 流年惊见柳条新:岁月流逝中,看到柳树的新芽,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希望。
- 簿书填委休何日:公文堆积如山,不知何时才能休息,显示出生活的压力。
- 学问榛芜愧古人:对学问的荒废感到愧疚,反映出对古代学者的敬仰。
- 一顷稻田三亩竹:描绘自己故乡的田园,展现对故土的怀念。
- 故园何负不收身:表达对故乡的责任与归属感的强烈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簿书填委休何日”中,形成了整齐的对仗结构。
- 比喻:春风比喻生机,生活的尘土则暗示了繁杂与困扰。
- 意象运用:柳条、新芽等意象运用,表现出生命的希望。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学问荒废的自责,情感真挚深切,体现了士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象征春天的希望与生机。
- 柳条:春天的新生象征。
- 簿书:代表繁忙的生活与责任。
- 故园:故乡的象征,寄托了深厚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 A. 暴风雨
- B. 春天的生机
- C. 冬天的寒冷
-
诗人对古人的心态是:
- A. 自豪
- B. 愧疚
- C. 无所谓
-
“一顷稻田三亩竹”描绘了诗人的:
- A. 生活困扰
- B. 故乡的田园
- C. 书信的繁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赋得自芳草地》:白居易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望》 (杜甫) 以国家动乱为背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国家的忧虑。
- 《送陈安期都官出城马上》 主要关注个人的生活感受与内心情感,对比之下,前者更为宏观,后者则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苏辙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