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师道杨寿祺二同年》
时间: 2025-01-19 17:36: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张师道杨寿祺二同年
——苏辙
故国多贤俊,登科并弟兄。
重来旧游处,两见近题名。
冉冉须堪把,骎骎岁可惊。
孤辕已南向,疋马复西征。
入峡猿应苦,还荆雁已鸣。
喜従元帅幕,官职渐峥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张师道和杨寿祺的送别之情。作者回忆起故国中许多优秀的人才,他们在科举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尤其是和他同年的朋友。重回旧地,看到两位朋友的名字在榜上,感慨万千。时光匆匆,岁月催人,回想起他们的奋斗历程,感到无比惊叹。孤独的车辕朝南而去,马儿又向西走去,象征着朋友们即将离去的旅程。峡中猿猴的哀鸣与归雁的鸣叫,传达了离别的愁苦。而最后,作者为朋友们在元帅的麾下逐渐升迁而感到高兴,期待他们的前途更加光明。
注释:
- 贤俊:指优秀的人才。
- 登科:指通过科举考试,取得进士等资格。
- 冉冉:形容岁月缓慢而不觉。
- 骎骎:形容马奔跑的样子,意指奔腾向前。
- 孤辕:指孤单的车辕,象征着独自的旅程。
- 疋马:形容马匹,疋是古代对马的称呼。
- 猿应苦:指峡中猿猴的哀鸣,象征离别的悲伤。
- 荆雁鸣:荆是指荆州,雁是指候鸟,象征远行与思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涧溪,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其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抒情和写景,常以个人感情和社会现实相结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辙与张师道、杨寿祺两位同年好友重聚之际,因其二人即将离去,故而写下此诗,表达对朋友的祝福与依依惜别之情。
诗歌鉴赏:
苏辙的《送张师道杨寿祺二同年》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中通过对朋友成就的赞美和离别的悲伤,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憧憬。开篇即点明了故国人才辈出的背景,巧妙地引出自己与朋友的关系。接着,重游旧地,看到好友名字的感慨,体现出对昔日时光的珍惜与怀念。
“冉冉须堪把,骎骎岁可惊”以时间的流逝为线索,感叹岁月无情,暗示着人生的快速流转与无常。而“孤辕已南向,疋马复西征”则描绘了朋友们即将离开的场景,孤单的车辕和西行的马匹,象征着离别的无奈与孤独。
最后两句“入峡猿应苦,还荆雁已鸣”,通过猿猴的哀鸣与归雁的鸣叫,传达出离别的愁苦之情。而结尾则转向朋友们在元帅麾下的前景,表现出对未来的期待与祝福,形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结尾。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传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美好的祝愿,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故国多贤俊:指故乡人才济济,优秀的人很多。
- 登科并弟兄:自己与朋友们一起通过了科举,成为同道中人。
- 重来旧游处:再次回到曾经游玩的地方,充满怀旧之情。
- 两见近题名:看到朋友们的名字在榜上,感慨万千。
- 冉冉须堪把:时间慢慢流逝,令人感慨。
- 骎骎岁可惊:时间如马奔腾而过,令人震惊。
- 孤辕已南向:孤独的车辕向南行驶,象征离别。
- 疋马复西征:马儿又向西走去,暗示别离。
- 入峡猿应苦:峡中猿猴的哀鸣,表达离别的悲伤。
- 还荆雁已鸣:归雁的鸣叫,象征思乡与离愁。
- 喜従元帅幕:朋友在元帅的手下工作,令人欣喜。
- 官职渐峥嵘:朋友们的官职逐渐升迁,前途光明。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孤辕已南向,疋马复西征”,对仗工整。
- 比喻:时间被比作马奔腾,形象生动。
- 拟人:猿猴的哀鸣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美好前景的期待,情感真挚,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故国:象征着根与归属,承载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
- 登科:代表着成功与努力,象征着人生的目标。
- 猿:象征着离别的悲伤与孤独。
- 雁:象征着归乡与思念,传达了情感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故国多贤俊”是指什么?
- A. 诗人的故乡有很多优秀人才
- B. 诗人对故乡的批评
- C. 诗人对朋友的赞美
-
“孤辕已南向”中的“孤辕”象征什么?
- A. 朋友的成功
- B. 诗人的孤独与离别
- C. 诗人的快乐
-
诗的结尾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高兴与期待
- C.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 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更注重豪放与壮志。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以更强烈的豪情壮志为主,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不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苏辙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