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十五日雪
作者:梅尧臣 〔宋代〕
秋露未为霜,秋空已飞雪。
著树增叶危,压丛忧菊折。
平明开户看,斗觉颓檐洁。
天时莫仓猝,谁预衣裘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场景,秋天的露水还未凝结成霜,但天空中已经飘起了雪花。树木因为积雪而显得摇摇欲坠,丛中的菊花也因受压而显得忧伤。透过窗户向外看去,整个世界在明亮的光线下显得格外干净。然而,天气变化无常,谁能预测到何时需要准备衣服和裘皮呢?
注释:
- 秋露未为霜:表示秋天的露水还没有变成霜,暗示着季节的变化。
- 秋空已飞雪:天空中已经开始下雪,说明秋天即将过去。
- 著树增叶危:树上积雪使得树枝弯曲,增加了树木受损的风险。
- 压丛忧菊折:雪压在菊花上,使其弯曲,传达出一种忧伤的情感。
- 平明开户看:窗外明亮清晰的景象。
- 斗觉颓檐洁:屋檐落雪后显得干净整洁。
- 天时莫仓猝:天气变化迅速,不可预知。
- 谁预衣裘设:没有人能提前准备好衣服和裘皮,反映了生活中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白石,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诗风质朴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尤其在山水田园诗方面有很高的成就。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的秋冬交替时期,正值节气变化之时,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与感悟。诗中通过描绘雪的意象,表达了对时节变迁的感慨与对突如其来的寒冷的无奈。
诗歌鉴赏:
《二十五日雪》是一首充满秋冬交替意象的诗,梅尧臣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情感波动。诗的开头“秋露未为霜,秋空已飞雪”,以对比的手法突显了季节的变迁,给人以时光流逝的感慨。在这种变化中,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象,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忧伤。
接下来的“著树增叶危,压丛忧菊折”则通过具体的意象,表现了自然界因雪而产生的压迫感,树木和菊花的状态仿佛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脆弱与不安。“平明开户看,斗觉颓檐洁”则展现了雪后晴朗的景象,虽然外界的环境变得明亮,但这种明亮中又透出一丝凄凉的感觉。
最后两句“天时莫仓猝,谁预衣裘设”则将诗的情感升华,表达了对生活中不可预知变化的无奈。诗人通过对天时变化的感慨,引发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哲理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露未为霜”:描绘初秋的清晨,露水仍然是露水,尚未变成寒霜,反映出季节的转换。
- “秋空已飞雪”:突显天气的急剧变化,秋天虽然未尽,冬天的雪花已经飘落。
- “著树增叶危”:雪落在树上,使树枝承受压力,象征生命的脆弱。
- “压丛忧菊折”:雪压在菊花上,传达出生命的忧愁与无奈。
- “平明开户看”:窗外的景象在明亮的光线中显得清晰。
- “斗觉颓檐洁”:屋檐上积雪的景象,洁净而又透着寒意。
- “天时莫仓猝”:表达对天气变化的无奈和惊讶。
- “谁预衣裘设”:感叹没有人能提前准备好衣物,反映生活的无常。
修辞手法:
- 对比:如“秋露未为霜”与“秋空已飞雪”的对比,表现季节变化。
- 拟人:如“压丛忧菊折”,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意。
- 象征:雪、菊花等意象象征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冬季节的变迁,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突如其来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露:象征着秋天的清新与温暖。
- 飞雪:象征着冬天的到来与寒冷。
- 菊花:通常象征着坚韧和生命力,但在此诗中显得脆弱。
- 屋檐:象征着庇护与温暖,但被雪覆盖则显得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杜甫
B. 李白
C. 梅尧臣
D. 白居易 -
诗中“压丛忧菊折”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忧伤
C. 无奈
D. 愤怒 -
诗中提到的“天时莫仓猝”是什么意思?
A. 天气变化很慢
B. 天气变化很快
C. 天气变化很规律
D. 天气变化无关紧要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诗词对比:
- 比较梅尧臣与王安石的作品,尽管同为宋代诗人,梅尧臣更侧重于细腻的自然描写,而王安石则在政治与人生哲理上有更深的探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梅尧臣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