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拟》

时间: 2025-01-21 11:40:20

忽闻胡骑渡河水,月魄夜胁阴貂寒。

独侍金舆立城肚,龙蛇不展绕旗竿。

意思解释

杂拟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忽闻胡骑渡河水,月魄夜胁阴貂寒。
独侍金舆立城肚,龙蛇不展绕旗竿。

白话文翻译:

突然听见胡人的骑兵渡过河水,月光照耀下,寒气袭人,像是冬天的貂皮一样冷。
我独自侍立在金色车舆旁,站在城墙之上,龙蛇般的旗帜却在风中不再舒展。

注释:

字词注释:

  • 胡骑: 指的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骑兵,特别是指对抗中原王朝的边疆民族。
  • 月魄: 月亮的影子,常用来形容月光的清冷。
  • 阴貂: 阴寒的貂皮,形容天气的寒冷。
  • 金舆: 指金色的车舆,通常指贵族的车马。
  • 城肚: 城墙的中心或顶部。
  • 龙蛇: 形容旗帜的形状,常用于比喻军队的气势。

典故解析:

  • 胡骑渡河: 这是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的侵扰,常常被诗人用作背景。
  • 月魄: 月亮在古诗中常被用来表现孤独和清冷的气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天池,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五言古诗和律诗,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诗作常常反映现实生活,关注社会问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民族关系紧张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胡骑渡河的情景,表达了对边境安全的忧虑,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杂拟》通过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边境的阴冷夜晚,表现了诗人在紧张局势中的孤独与忧虑。诗的开头“忽闻胡骑渡河水”,构建了一个突如其来的战争场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接着“月魄夜胁阴貂寒”,月光的冷清与夜晚的寒冷相结合,营造出一种阴沉的气氛,暗示着不安与危险的来临。

“独侍金舆立城肚”,诗人孤身一人在城墙上守卫,显得格外孤独和无助。金舆象征着权贵和荣耀,但在此刻却显得无比苍白无力。而“龙蛇不展绕旗竿”则直接表现了军事力量的无能为力,旗帜未能飘扬,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一个身处战争阴影下的人对国家命运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家国安宁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忽闻胡骑渡河水: 突然听到胡人的骑兵渡河的声音,暗示了可能的侵扰。
  2. 月魄夜胁阴貂寒: 月亮的清冷与夜晚的寒气交织,营造出一种冷峻的氛围。
  3. 独侍金舆立城肚: 诗人孤独地伫立在城墙之上,体现了孤独与责任感。
  4. 龙蛇不展绕旗竿: 旗帜未能舒展,表现出军队的无能与紧张的局势。

修辞手法:

  • 比喻: “龙蛇不展”比喻旗帜未能舒展,隐喻军事力量的无能。
  • 拟人: 月光与寒气的结合,赋予自然以人类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现边境的紧张局势和诗人的忧虑,反映了对国家安宁的渴望与对战争的恐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胡骑: 代表外族的侵扰与威胁。
  • 月魄: 表达孤独和凄凉的情感。
  • 金舆: 象征权力与责任。
  • 龙蛇: 象征军队的气势与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胡骑”指的是哪个民族的骑兵?

    • A. 汉族
    • B. 胡人
    • C. 蒙古族
  2. “月魄”在诗中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欢快
    • B. 寂寞
    • C. 激昂
  3. 诗人独自在城肚上守卫,说明了他的什么心情?

    • A. 自豪
    • B. 孤独与无助
    • C. 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边境的战争场景,表现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但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梅尧臣更为忧虑,而王昌龄则带有更多的激昂与豪情。

参考资料:

  • 《梅尧臣诗文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