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无党归婺州》
时间: 2025-01-04 08:43: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徐无党归婺州
作者:梅尧臣 〔宋代〕
吴蚕吐柔丝,越女织美纨。
机杼固已勤,刀尺诚独难。
裁缝失分寸,长短为损残。
尝闻仲山甫,能补帝衮完。
衮完民衣足,天下无苦寒。
徐从信都学,染翦宜弃冠。
彼实山甫徒,尔亦非綷剜。
东归道自胜,人谁故时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讲的是吴地的蚕吐出柔软的丝线,越地的女子在织造美丽的丝绸。虽然织布的工人勤劳,但裁剪的工序却十分艰难。裁缝如果失去了分寸,长短不均就会影响成品的质量。我曾听说仲山甫(仲子)能把帝王的袍子修补得完好无损,这样一来,老百姓的衣服也就能穿得暖和了。徐无党在信都学习染色和剪裁,应该放弃头上的冠冕。你实际上也只是个普通人,不必过于追求高雅的名利。你回家的路会更加顺畅,谁会在意你过去的身份呢?
注释
- 吴蚕:指吴地的蚕,特指出产优质丝绸的地方。
- 越女:指越地的女子,以其织造技艺著称。
- 机杼:织布的工具,象征勤劳。
- 刀尺:裁剪布料的工具,象征着裁剪的难度和技术。
- 仲山甫:历史人物,传说中善于修补的裁缝。
- 帝衮:古代帝王的华丽袍服。
- 信都:地名,古代染色和裁剪技艺的学习之地。
- 染翦:染色和剪裁的技艺。
- 弃冠:放弃高位或名利,回归平凡。
- 东归:回家的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菊隐,宋代诗人,出生于今浙江省。他是“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五言诗和七言诗,风格清新,意境深远。梅尧臣的诗多描写社会民生,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梅尧臣的朋友徐无党归乡之际,借此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深切的期望。诗中提到的织造技艺、裁剪技艺,既是对古代手工业的赞美,也反映了对辛勤劳动者的尊重。
诗歌鉴赏
《送徐无党归婺州》是一首通过细腻的生活细节传达深刻情感的诗作。诗中以“吴蚕吐柔丝,越女织美纨”开篇,展现了江南地区的自然美与人文情怀。梅尧臣通过描绘勤劳的工人和技艺,表现出对传统手艺的敬重与对匠人精神的赞美。接着,诗人提到“刀尺诚独难”,揭示了手艺的复杂与艰辛,体现了对工匠精神的深切理解。
通过“仲山甫”的典故,诗人进一步强调了修补和完善的重要性,暗示着人生的经历与成长。最后,诗中提到“东归道自胜”,既是对朋友归乡的美好祝愿,也是对人生旅途的哲思,蕴含着人们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选择与抉择。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语言上清新,情感上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情祝福,又有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展现了梅尧臣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吴蚕吐柔丝:描绘了吴地出产的优质蚕丝。
- 越女织美纨:越地的女子在织造美丽的丝绸,展现了地方特色。
- 机杼固已勤:织布工人勤劳工作,体现出劳动的价值。
- 刀尺诚独难:裁剪布料的难度,强调技术的重要性。
- 裁缝失分寸:裁缝若失去精细的技术,成品必然受损。
- 长短为损残:长短不一会导致布料的废弃,反映对工艺的严格要求。
- 尝闻仲山甫:提到仲山甫,强调其修补技艺高超。
- 能补帝衮完:意味着他能把帝王的袍子修补得完好,象征着技艺的高超。
- 衮完民衣足:修补完美的衣服使百姓无寒苦,体现了技艺的社会价值。
- 徐从信都学:徐无党在信都学习技艺。
- 染翦宜弃冠:劝朋友放弃名利,专注于学习。
- 彼实山甫徒:实际上仲山甫也只是个普通人。
- 尔亦非綷剜:你也不是高人一等的人。
- 东归道自胜:归家的路途会更加顺畅。
- 人谁故时看:没有人会在意过去的身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吴蚕吐柔丝,越女织美纨”,结构工整,增强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仲山甫”修补帝王的袍子,暗指对技艺的追求与重视。
- 排比:通过一系列对工艺的描绘,增强了主题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勤劳与技艺的赞美,通过对比和典故,强调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同时,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蚕丝:象征着美丽和劳动的果实,代表着江南的自然与人文。
- 越女:代表着智慧与勤劳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地方文化的特征。
- 刀尺:象征着技术与工艺,强调精细的重要性。
- 仲山甫:作为典故,象征着技艺的传承与修补的智慧。
- 帝衮:象征权力与地位,反映了社会的层次与工匠的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王维
B) 李白
C) 梅尧臣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仲山甫”是指什么?
A) 一位皇帝
B) 一位著名的裁缝
C) 一位诗人
D) 一位商人 -
“东归道自胜”中的“东归”指的是什么?
A) 向东旅行
B) 回家
C) 归属
D) 归心
答案
- C) 梅尧臣
- B) 一位著名的裁缝
- B) 回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 - 李白
- 《春夜喜雨》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送徐无党归婺州》与《春夜喜雨》: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理解,但前者更聚焦于工艺与人情,后者则强调自然的恩赐与诗人的感受。
- 《送徐无党归婺州》与《夜泊牛津》:两者都涉及到归故乡的主题,但《夜泊牛津》更多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思乡情绪。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梅尧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