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皇帝挽诗十首》

时间: 2025-01-17 10:22:42

浮世期云尽,清都位欲传。

秉珪徒请命,脱躧遂登仙。

遗泽流天下,重光照柩前。

几时来甲观,更待一千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浮世期云尽,清都位欲传。 秉珪徒请命,脱躧遂登仙。 遗泽流天下,重光照柩前。 几时来甲观,更待一千年。

白话文翻译:

在这浮华的世界中,期待着云烟散尽, 在清高的都城,地位即将传承。 手持玉珪,徒然请求天命, 脱去尘世的鞋履,便登上了仙境。 留下的恩泽遍布天下, 重光映照在灵柩之前。 何时才能来到这甲观的所在, 更期待一千年后的重逢。

注释:

  • 浮世:指尘世,人世间。
  • 清都:指京城,古代对首都的美称。
  • 秉珪:手持玉珪,古代帝王或贵族在重要仪式中使用的玉器,象征权力。
  • 脱躧:脱去鞋履,比喻超脱尘世。
  • 登仙:指死亡,古人认为帝王死后升天成仙。
  • 遗泽:留下的恩泽,指帝王的德政。
  • 重光:再次放光,比喻帝王的德政再次显现。
  • 柩前:灵柩之前,指帝王去世后的灵堂。
  • 甲观:古代宫殿中的高台,用于观天象或举行仪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脱俗,书画亦有很高的成就。这首诗是文同为纪念宋仁宗赵祯而作的挽诗,表达了对仁宗的敬仰和对其去世的哀悼。

创作背景: 宋仁宗赵祯是北宋的第四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政治相对稳定,文化繁荣,被誉为“仁宗之治”。文同在仁宗去世后,为了表达对这位贤明君主的怀念和敬意,创作了这首挽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仁宗去世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位君主的深切怀念和对其德政的赞美。诗中“浮世期云尽”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超脱,也暗示了仁宗的去世如同云烟散尽,象征着他的时代结束。“清都位欲传”则暗示了皇位的传承,同时也表达了对新君的期待。“秉珪徒请命,脱躧遂登仙”描绘了仁宗的去世,如同登仙一般,超脱尘世,升入天界。“遗泽流天下,重光照柩前”则赞美了仁宗留下的德政,如同重光一般,照耀在灵柩之前,表达了对其德政的永恒怀念。最后两句“几时来甲观,更待一千年”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再次见到仁宗的德政,如同千年之后的重逢。

诗词解析:

  • 首句“浮世期云尽”: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超脱,也暗示了仁宗的去世如同云烟散尽,象征着他的时代结束。
  • 次句“清都位欲传”:暗示了皇位的传承,同时也表达了对新君的期待。
  • 第三句“秉珪徒请命”:描绘了仁宗在位时的庄严形象,手持玉珪,请求天命。
  • 第四句“脱躧遂登仙”:描绘了仁宗的去世,如同登仙一般,超脱尘世,升入天界。
  • 第五句“遗泽流天下”:赞美了仁宗留下的德政,如同恩泽一般,遍布天下。
  • 第六句“重光照柩前”:表达了对其德政的永恒怀念,如同重光一般,照耀在灵柩之前。
  • 最后两句“几时来甲观,更待一千年”: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再次见到仁宗的德政,如同千年之后的重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浮世期云尽”中,将尘世比作云烟,暗示了仁宗的去世如同云烟散尽。
  • 拟人:如“重光照柩前”中,将仁宗的德政比作重光,赋予其生命力,照耀在灵柩之前。
  • 对仗:如“浮世期云尽,清都位欲传”中,前后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仁宗的怀念和对其德政的赞美。通过描绘仁宗的去世和留下的德政,表达了对其的深切怀念和对其德政的永恒赞美。

意象分析:

  • 浮世:尘世,人世间。
  • 清都:京城,古代对首都的美称。
  • 秉珪:手持玉珪,象征权力。
  • 脱躧:脱去鞋履,比喻超脱尘世。
  • 登仙:指死亡,古人认为帝王死后升天成仙。
  • 遗泽:留下的恩泽,指帝王的德政。
  • 重光:再次放光,比喻帝王的德政再次显现。
  • 柩前:灵柩之前,指帝王去世后的灵堂。
  • 甲观:古代宫殿中的高台,用于观天象或举行仪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浮世期云尽”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什么态度? A. 留恋 B. 超脱 C. 厌恶 D. 无奈

  2. “清都位欲传”一句暗示了什么? A. 皇位的传承 B. 京城的变迁 C. 诗人的期待 D. 仁宗的去世

  3. “秉珪徒请命”一句描绘了仁宗的什么形象? A. 庄严 B. 超脱 C. 无奈 D. 悲伤

  4. “脱躧遂登仙”一句描绘了仁宗的什么? A. 去世 B. 升天 C. 登基 D. 退位

  5. “遗泽流天下”一句赞美了仁宗的什么? A. 德政 B. 才华 C. 美貌 D. 智慧

答案:

  1. B. 超脱
  2. A. 皇位的传承
  3. A. 庄严
  4. A. 去世
  5. A. 德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也是对逝去亲人的怀念,情感深沉,与文同的挽诗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文同的挽诗在表达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词对比:

  • 文同的《仁宗皇帝挽诗十首》与杜甫的《八阵图》:两者都是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但文同的诗更多表达了对仁宗德政的赞美,而杜甫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史》:可以了解宋仁宗赵祯的生平和时代背景。
  • 《文同诗集》:收录了文同的全部诗作,可以更深入地研究其诗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