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绝壁跨城楼,连天海气浮。
长空去鸟尽,落日断云留。
鼓角深秋壮,山河薄暮愁。
劳生知底所,倚杖寄沧洲。
白话文翻译
在高耸的绝壁上建起城楼,气势连通天空与大海。
长空中飞鸟已然消失,落日的余晖依旧留在断裂的云层上。
深秋的鼓声和号角声显得格外壮丽,山河在薄暮中显得忧愁。
在艰辛的生活中,我已知道心底所向,借着拐杖寄情于遥远的沧洲。
注释
- 绝壁:指高耸的悬崖。
- 跨城楼:建在绝壁上的城楼,象征着雄伟壮丽。
- 连天:与天空相连,形容气势磅礴。
- 海气:海的气息,形容海天一色的景象。
- 去鸟尽:飞鸟纷纷离去,表达秋天的萧瑟。
- 断云留:断裂的云层中仍有落日的余晖。
- 鼓角:指军鼓和号角,象征战斗和壮丽的场景。
- 薄暮愁:在薄暮时分,心中感到忧愁。
- 劳生:辛苦的生活。
- 倚杖:拄着拐杖,表达一种孤独的状态。
- 沧洲:可能是指远方的理想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元吉,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南宋初年,因其诗作风格朴实、情感真挚而受到后人的赞誉。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反映社会民生。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民众苦难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内心的忧愁与感慨,展现出对生活的一种深刻思考和反思。
诗歌鉴赏
《秋日杂咏六首》中的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壮丽景色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开篇以“绝壁跨城楼”引入,展现出雄伟的自然景观,给人一种气势恢宏的视觉冲击。紧接着,通过“长空去鸟尽,落日断云留”,诗人通过飞鸟的离去和落日的余晖,传达出深秋的萧瑟与孤独。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悟。
后半部分“鼓角深秋壮,山河薄暮愁”,则在壮阔的景象中渗透出忧愁的情绪,鼓角声的雄壮与山河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在诉说一个英雄与时代的悲歌。最后两句“劳生知底所,倚杖寄沧洲”则把诗人从外部景色的描绘引向内心的深处,反映出他对生活苦难的无奈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通过诗人与自然的对话,展现了深邃的哲思与对人生的感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绝壁跨城楼”:描绘宏伟的城楼建在陡峭的绝壁之上,展现出壮丽的景观。
- “连天海气浮”:气息连接天际与大海,给人一种辽阔的感觉。
- “长空去鸟尽”:飞鸟已然离去,象征着秋天的萧条。
- “落日断云留”:夕阳依旧挂在残云之上,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鼓角深秋壮”:深秋的鼓声和号角声传来,形成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对比。
- “山河薄暮愁”:在薄暮中,山河显得愁苦,映射心情。
- “劳生知底所”:经历艰苦生活后,诗人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
- “倚杖寄沧洲”:通过拄杖而寄托心中对理想之地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人生态度结合,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如“鼓角深秋壮”和“山河薄暮愁”,对比鲜明。
- 意象:通过“飞鸟”“落日”等意象,营造出秋天的氛围和诗人的心境。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秋日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深沉的忧伤与对未来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绝壁:象征着高耸的理想与追求。
- 飞鸟:代表自由与逝去的时光。
- 落日: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
- 鼓角声:代表壮烈的精神与时代的悲歌。
- 薄暮:寓意人生的最后阶段,带有忧伤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绝壁跨城楼”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A. 低矮的山丘
B. 雄伟的城楼
C. 平坦的田野 -
在诗中,飞鸟的离去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秋天的萧条
C. 春天的到来 -
“倚杖寄沧洲”中的“沧洲”可能指代什么?
A. 远方的理想之地
B. 现实生活的归宿
C. 乡愁
答案:1.B;2.B;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秋夕》杜牧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韩元吉的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更为沉重,李白的诗则更显轻灵和思乡之情;而杜甫的《登高》同样表现出秋天的忧愁,但韩元吉的作品更加强调内心的孤独和对理想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曲》
以上内容对《秋日杂咏六首》中的这首诗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