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舟行荷荡侧,客有话故乡花事者》

时间: 2025-01-04 07:57:57

推枕逡巡,打篷几阵临明雨。

雨丝才住。

山响残鹃语。

为惜江湖,催办鸱夷去。

凌波妒。

坐中无数。

心在青墩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舟行荷荡侧,客有话故乡花事者。
推枕逡巡,打篷几阵临明雨。
雨丝才住,山响残鹃语。
为惜江湖,催办鸱夷去。
凌波妒,坐中无数,心在青墩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舟行于荷花荡漾之处的情景,客人谈论着故乡的花事。情景中,推开枕头,来回辗转,听着雨点敲打船篷,雨刚刚停歇,山中传来残余的杜鹃鸣叫。为了珍惜这江湖的美好,催促着鸱夷(古代一种小船)离去。心中嫉妒那凌波的美景,坐在船上的人无数,而我的心却在那青墩的小路上徘徊。

注释

  • 点绛唇:词牌名,常用于表达细腻的情感。
  • 舟行荷荡侧:舟在荷花荡漾的水面上行驶。
  • 客有话故乡花事者:客人谈论关于故乡的花事。
  • 推枕逡巡:推开枕头,辗转反侧。
  • 打篷几阵临明雨:听着几阵雨打在船篷上。
  • 山响残鹃语:山中传来残存的杜鹃声。
  • 鸱夷:古代的一种小船。
  • 凌波妒:指那水面上的美景让人心生嫉妒。
  • 青墩路:青色的墩子旁的小路,象征着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祖谋(1690年-1760年),字仲明,号桐庐,清代诗人和词人。他的诗词风格清新婉丽,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擅长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他旅途中,舟行的场景引发了他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游子在水乡的情怀和对故乡美好事物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舟行”开篇,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水乡景象。词中细腻的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雨后山间的清新与宁静。作者通过对舟行与雨声的描写,传达出一种依依惜别的情感,仿佛身处于美好景色之中,却又心系故乡。

特别是“为惜江湖,催办鸱夷去”一句,表达了对美景的珍惜与对故乡的眷恋。这里的“鸱夷”不仅是船的象征,也暗示了游子心中对故乡的渴望与归属感。

整首词的意境柔美,情感深沉,通过雨声、山响、舟行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这种对比与结合,让整首词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好,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舟行荷荡侧:描绘舟行于荷花荡旁,展现悠然自得的画面。
  2. 客有话故乡花事者:客人谈论故乡的花事,触动游子的思乡情。
  3. 推枕逡巡:词人辗转反侧,心中烦乱,难以入睡。
  4. 打篷几阵临明雨:雨点轻打船篷,增添了孤独的氛围。
  5. 雨丝才住,山响残鹃语:雨停后,山中传来杜鹃的叫声,似乎在诉说离愁。
  6. 为惜江湖,催办鸱夷去:因珍惜眼前美景,催促船离开,暗含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7. 凌波妒:水面美景如人嫉妒,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8. 坐中无数,心在青墩路:虽然身边有许多人,但心思却仍在故乡的小路上。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舟行比作人生旅途,表现游子的孤独感。
  • 拟人:雨丝、山响等具有人情味,增加了情感深度。
  • 对仗:如“舟行荷荡”与“客有话”,增强了词语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游子在美丽水乡中的思乡情感,借助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对故乡的怀念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游子的孤独与漂泊。
  • :代表着故乡的美丽与宁静。
  • :象征着情感的细腻与忧伤。
  • :杜鹃鸟叫声引发思乡之情,常被用作离别的象征。
  • 青墩路:代表着归属与思念,象征着游子的心灵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舟行荷荡侧”中的“荷”指的是什么?
    A. 荷花
    B. 荷叶
    C. 荷包
    D. 荷兰

  2. “推枕逡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愉悦
    B. 宁静
    C. 烦躁
    D. 怀念

  3. 诗中提到的“鸱夷”是指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船
    C. 一种花
    D. 一种山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加强调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柔情。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对月的描写扩展了思乡的情感,包含了更为宽广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朱祖谋相关研究资料
  • 清代词人风格分析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