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握节背都门,春天景半温。柔鞭难驻马,芳草易销魂。远目和烟重,离怀助酒昏。好花无奈野,时复映遥村。
白话文翻译:
我握着符节,背对着都城门,春天的景色温暖而宜人。柔软的鞭子难以驾驭马匹,芳香的草地容易让人心神荡漾。远望的目光与烟雾交织,离别的思绪让酒意更加浓重。美丽的花朵无奈地生长在野外,不时映照着远处的村庄。
注释:
- 握节:古代官员出使时所持的符节,象征身份和使命。
- 背都门:离开都城。
- 柔鞭难驻马:形容马难以驾驭。
- 芳草易销魂:芳草的香气容易让人心神荡漾。
- 远目和烟重:远望的目光与烟雾交织,形容景色朦胧。
- 离怀助酒昏:离别的思绪让酒意更加浓重。
- 好花无奈野:美丽的花朵无奈地生长在野外。
- 时复映遥村:不时映照着远处的村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琦(1008-1075),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枢密直学士、参知政事等职。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是王安石变法的支持者之一。在文学上,韩琦的诗词多表现其政治抱负和人生感慨,风格沉郁顿挫。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韩琦离开都城时的作品,表达了他离别时的复杂情感。诗中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抒发了离别的愁绪和对远方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复杂情感。诗中“握节背都门”一句,直接点明了离别的场景,而“春天景半温”则以春天的温暖来烘托离别的愁绪。“柔鞭难驻马”和“芳草易销魂”两句,通过对比和拟人的手法,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无奈和心神的荡漾。“远目和烟重”和“离怀助酒昏”则以朦胧的意象和浓重的酒意,加深了离别的愁思。最后两句“好花无奈野,时复映遥村”,则以野花的无奈和远村的映照,寄托了对远方的向往和离别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握节背都门:诗人握着符节,背对着都城门,象征着离开都城。
- 春天景半温:春天的景色温暖而宜人,烘托离别的愁绪。
- 柔鞭难驻马:柔软的鞭子难以驾驭马匹,形容离别的无奈。
- 芳草易销魂:芳香的草地容易让人心神荡漾,表达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 远目和烟重:远望的目光与烟雾交织,形容景色朦胧,加深离别的愁思。
- 离怀助酒昏:离别的思绪让酒意更加浓重,表达离别时的愁苦。
- 好花无奈野:美丽的花朵无奈地生长在野外,寄托对远方的向往。
- 时复映遥村:不时映照着远处的村庄,加深离别的无奈和向往。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柔鞭难驻马”,将鞭子拟人化,形容离别的无奈。
- 对比:如“柔鞭难驻马”和“芳草易销魂”,通过对比强化离别的情感。
- 意象:如“远目和烟重”和“好花无奈野”,通过朦胧的意象和野花的无奈,加深离别的愁思和向往。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包括离别的无奈、心神的荡漾、愁思的浓重和对远方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握节:象征身份和使命。
- 都门:象征都城和离别。
- 春天景:象征温暖和离别的愁绪。
- 柔鞭:象征离别的无奈。
- 芳草:象征心神的荡漾。
- 远目和烟:象征朦胧的景色和离别的愁思。
- 离怀:象征离别的愁苦。
- 好花:象征对远方的向往。
- 遥村:象征远方的向往和离别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握节背都门”中的“握节”象征什么? A. 身份和使命 B. 离别的愁苦 C. 远方的向往 D. 心神的荡漾
-
诗中“柔鞭难驻马”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离别的无奈 B. 心神的荡漾 C. 远方的向往 D. 离别的愁苦
-
诗中“好花无奈野”中的“好花”象征什么? A. 身份和使命 B. 离别的愁苦 C. 远方的向往 D. 心神的荡漾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离别的愁绪和对远方的向往。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离别的愁思。
诗词对比:
- 韩琦《离都》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都表达了离别的愁绪,但韩琦的诗更多地表现了离别的无奈和对远方的向往。
- 韩琦《离都》与杜甫《春望》:两首诗都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离别的愁思,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韩琦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