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过西林一首》

时间: 2025-01-14 03:24:47

似应水鹭有前期,装点秋原景最宜。

落雨败梧随沆瀣,牵风寒藻舞沦漪。

流旋碧玉渠初满,剥尽黄花稻已衰。

海里是非休苦恼,不如学取步兵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月过西林一首
—— 王阮 〔宋代〕
似应水鹭有前期,装点秋原景最宜。
落雨败梧随沆瀣,牵风寒藻舞沦漪。
流旋碧玉渠初满,剥尽黄花稻已衰。
海里是非休苦恼,不如学取步兵痴。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季节,水边的白鹭似乎应该有某种期盼,正好衬托出秋天的原野景色最为合适。
落雨后,败梧的叶子伴随着沆瀣(雨水),飘落在地;寒风牵动着水中的藻类,摇曳在涟漪之中。
流转的碧玉色的水渠初满,金黄的稻花已然凋零。
海中的纷争是无用的烦恼,倒不如学习步兵那种无忧无虑的痴迷。

注释:

  • 水鹭:水边生活的白鹭,象征着宁静和优雅。
  • 沆瀣:指雨水,常用来形容湿润的环境。
  • 流旋:水流的旋转,形象地描绘出水的动态。
  • 碧玉渠:指清澈的水渠,色泽如同碧玉。
  • 步兵痴:可能指的是步兵的简单和执着,表达一种无忧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阮,生活在宋代,是一位以诗词闻名的文人。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八月,正值秋季,诗人游历西林,受到秋天景色的启发,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世俗纷争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八月过西林一首》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自然风光。诗的开头以“水鹭”入题,水边的白鹭为秋天的景色增添了生动的气息,给人一种宁静而又优雅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落雨败梧”和“牵风寒藻”的描写,展示了秋雨带来的变化,展现了自然界的无常与美丽。

在中间的两句中,诗人提到“流旋碧玉渠初满”和“剥尽黄花稻已衰”,对比了水的丰盈与稻谷的衰败,暗示了生命的轮回与季节的更替。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成熟与凋零,也让人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最后,诗人以“海里是非休苦恼”作结,表达了对世俗纷争的超脱,强调与其沉迷于纷扰,不如享受自然的宁静。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清新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似应水鹭有前期:水边的白鹭似乎在等待,暗示着秋天的到来。
  2. 装点秋原景最宜:白鹭的出现恰好装点了美丽的秋天原野。
  3. 落雨败梧随沆瀣:雨落后,败梧的叶子随雨水飘落,展现自然的变化。
  4. 牵风寒藻舞沦漪:寒风牵动水中的藻类,描绘了生动的水波涟漪。
  5. 流旋碧玉渠初满:水渠初满,水色如同碧玉,象征清澈与丰盈。
  6. 剥尽黄花稻已衰:稻花凋零,暗示着秋天的成熟与生命的衰退。
  7. 海里是非休苦恼:对海中的纷争感到无用与烦恼,表达了淡然的态度。
  8. 不如学取步兵痴:与其烦恼,不如学习步兵那种单纯执着的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碧玉渠”,将水渠比作碧玉,增添了美感。
  • 拟人:如“牵风寒藻舞”,赋予藻类以舞蹈的动作,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多处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生命变化的感悟,以及对世俗纷争的超脱与淡然,展现了一种宁静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鹭:象征宁静、优雅,代表自然的美好。
  • 秋原:代表季节的变化,象征生命的成熟与衰退。
  • 黄花稻:象征丰收与衰败,反映生命的轮回。
  • 海里是非:象征世俗纷争,表达诗人的超然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水鹭”象征什么?

    • A. 宁静与优雅
    • B. 纷争与喧嚣
    • C. 生命与死亡
    • D. 时间与空间
  2. 诗人在最后一句提到的“步兵痴”表达了什么态度?

    • A. 对世俗的执着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纷争的超脱
    •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 王阮《八月过西林一首》李白《月下独酌》: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景色,王阮侧重于秋的宁静与变化,而李白则表达了孤独与情感的共鸣,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精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