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僧舍呈赠李仲宣文学》
时间: 2025-01-19 19:16: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深淮寺雪萧骚,一壁寒灯伴寂寥。
瘦尽骨毛终褭褭,蚀来锋刃转豪曹。
宦情冷落诗中见,谈态轩昂酒后高。
莫为无辜惜才术,圣明求治正焦劳。
白话文翻译:
在淮河边的竹林深处,雪花纷飞,萧瑟的景象映衬着孤独的寺庙,一盏寒冷的灯光陪伴着我在寂寥中度过。即使我瘦弱得只剩下骨骼,却仍然精神抖擞;即使风霜如刀刃般蚀来,我却依然豪情万丈。宦海浮沉,冷落的情感在诗中流露;醉酒之后的谈笑,依然显得高昂。不要为那些无辜的人才感到惋惜,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正为此而忙碌。
注释:
- 竹深:指竹林幽深之处,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淮寺:淮河边的寺庙,增添了地域特征。
- 萧骚:形容天气寒冷、景象凄凉。
- 褭褭:形容精神抖擞的样子,即使身体瘦弱,仍然有气势。
- 锋刃:比喻艰难困苦的环境。
- 宦情:指官场的情感波折。
- 无辜惜才术:对那些不应被忽视的人才感到惋惜。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使用特定典故,但诗中反映的情感和对宦海沉浮的思考,常见于古代文人的创作中,表现出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逋,字景逸,号寒山,宋代诗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林逋隐居之时,身处寒冷的淮河边,面对寂寥的生活,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对人生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淮河边的雪景与竹林,展现了诗人寂寥而高昂的内心世界。开头两句“竹深淮寺雪萧骚,一壁寒灯伴寂寥”,勾勒出一种孤独而清冷的氛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思考人生,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随后,诗人自喻“瘦尽骨毛终褭褭”,虽然身心疲惫,但依然保持着昂扬的斗志,表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
“宦情冷落诗中见,谈态轩昂酒后高”这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冷漠与失望,尽管如此,他仍能在酒醉之际找到一丝乐趣,这反映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最后两句“莫为无辜惜才术,圣明求治正焦劳”则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告诫世人不要遗憾那些被忽视的人才,真正的明智之士应专注于治国理政,体现出诗人对社会的关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传达出孤独与奋发的对比,展现了林逋作为一位诗人的情怀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深淮寺雪萧骚:描绘出一个竹林深处的寺庙,雪花飘落,景象显得冷清。
- 一壁寒灯伴寂寥:一盏寒冷的灯光,成为诗人孤独情感的伴侣。
- 瘦尽骨毛终褭褭:尽管身体瘦弱,但精神依然饱满,体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气概。
- 蚀来锋刃转豪曹:即使困难如刀刃般削弱自己,但仍然保持豪情。
- 宦情冷落诗中见:在诗中流露出对官场冷落情感的感慨。
- 谈态轩昂酒后高:即使醉酒后,仍显得精神昂扬。
- 莫为无辜惜才术:告诫不要为那些无辜被忽视的才能感到惋惜。
- 圣明求治正焦劳:真正明智的君主应专心治理国家,体现出对社会的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锋刃”比喻生活的艰难。
- 对仗:如“宦情冷落”与“谈态轩昂”,形成鲜明对比。
- 排比:诗中多次出现类似句式,增强了韵律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感悟与对社会的深刻反思,同时表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清高、坚韧的品格。
- 雪:传达孤独、寒冷的情感。
- 灯:象征希望与孤独的伴随。
- 酒:体现人生的享乐与豁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竹深淮寺”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热闹
- B. 寂寥
- C. 欢乐
-
“瘦尽骨毛终褭褭”中的“褭褭”意指:
- A. 精神抖擞
- B. 身体虚弱
- C. 无所事事
-
诗人对宦海生活的态度是:
- A. 赞美
- B. 失望
- C. 不在乎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孤独与亲情的思考,但更加强调人际关系的温情。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对历史的回顾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林逋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