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处春晴系客思,吴娘纤手脍银丝。忆从西塞山前过,正是斜风细雨时。
白话文翻译:
在何处的春日晴空中寄托着游子的思念,吴地的女子用纤细的手将鱼肉切成了细丝。回忆起曾经在西塞山前经过的情景,那时正是斜风细雨的时节。
注释:
- 何处:哪里。
- 春晴:春天晴朗的天气。
- 系:系留,寄托。
- 客思:游子的思念。
- 吴娘:指吴地的女子,常用来指代江南的美丽女子。
- 纤手:细腻的手。
- 脍:切鱼肉的意思,指用刀切成薄片。
- 银丝:比喻切成的鱼肉如银丝般细腻。
- 忆:回忆。
- 西塞山:西塞山在今湖北省,风景优美。
- 斜风细雨:形容细微的春雨。
典故解析:
“西塞山前”提到的西塞山,历史上著名的风景区,诗人通过这一地名唤起读者对美好春日景象的联想,传达出一种淡淡的乡愁和对往昔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盛百二,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擅长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风貌。其作品多表现对家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天,正值江南水乡的温暖时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描绘,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以及游子心中的思乡情怀。诗的开头“何处春晴系客思”,便直接引入了主题,表达了游子在春日里对故乡的思念。而“吴娘纤手脍银丝”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江南女子的柔美与精巧,仿佛让人感受到那份温暖的情感和生动的场景。接下来的“忆从西塞山前过”,则将回忆与现实连接起来,带有一种怀旧的情感,仿佛在回味过去的美好时光。最后一句“正是斜风细雨时”更是将春天的细雨与思乡之情结合,营造出一种柔和而又感伤的氛围,令读者体会到游子的孤独与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处春晴系客思:在何处的春天晴空中寄托着游子的思念,表现出游子对故乡的渴望。
- 吴娘纤手脍银丝:描绘吴地女子的细腻与美丽,象征着温暖与柔情。
- 忆从西塞山前过:回忆起曾经过的地方,传达出对往事的怀念。
- 正是斜风细雨时:营造出春天细雨的意境,增加了思乡的情感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鱼肉比作“银丝”,增加了诗的美感。
- 拟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春晴、细雨),赋予其情感,增强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结构使得音韵更加和谐,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游子在春日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描绘了江南的美丽风光和人情,体现了浓郁的乡愁与温暖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晴:象征着美好的时光与希望。
- 吴娘:代表着江南的柔美与温情。
- 西塞山:承载着过往的回忆与乡愁。
- 斜风细雨:象征着柔和、细腻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何处春晴系客思”中的“客思”指的是什么? A. 游子的思念
B. 对朋友的思念
C. 对故乡的思念 -
“吴娘纤手脍银丝”中的“脍”是什么意思?
A. 鱼肉
B. 切
C. 餐具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情感。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思乡的情感,风格相近。
诗词对比:
- 《江雪》(柳宗元)与《题画鳜鱼》都表现了孤独和思乡情感,但《江雪》更侧重于孤独的意境,而《题画鳜鱼》则描绘了温暖的春日和对故乡的怀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清代诗人盛百二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能更全面地理解《题画鳜鱼》这首诗的内涵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