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野二首》

时间: 2025-01-19 21:55:34

红落芙蕖晚,青深蒲稗秋。

平湖无过鸟,鸣鼓有行舟。

意思解释

巨野二首

作者:陈师道 〔宋代〕

原文展示: 红落芙蕖晚,青深蒲稗秋。
平湖无过鸟,鸣鼓有行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晚秋时节的自然景色。红色的芙蕖花已经凋落,青色的蒲草在深秋中显得更加茂盛。平静的湖面上没有飞鸟掠过,只有船只在水面上划行,伴随着鼓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红落:红色的花朵凋落。
  • 芙蕖:指荷花。
  • 蒲稗:蒲草,生于水边,秋天草叶深绿。
  • 平湖:形容湖面平静。
  • 过鸟:飞过的鸟。
  • 鸣鼓:鼓声,通常用以指船只行驶时的声音。
  • 行舟:划船,行船。

典故解析: 本诗虽没有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芙蕖和蒲草的意象常在古诗中用以表达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慨,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字公辅,号逸人,宋代诗人,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因其父亲的影响,早年便显示出诗文才华。他的诗风清新,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与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季,正值自然界万物凋零之时,诗人以此表达对秋天的感慨,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时光流逝的反思。


诗歌鉴赏:

《巨野二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的景色,诗中展现了红色的芙蕖花与深绿的蒲草之间的对比,既表达了自然的变化,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巧妙地通过“平湖无过鸟”展现了秋天的静谧与孤寂。这一意象不仅传达了一种宁静的美感,也暗示了生命的流逝和孤独的情绪。

诗的最后一句“鸣鼓有行舟”则打破了前面的静态,给人以动态的感觉,似乎不远处的船只在划行,鼓声轻快却又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这种对比为整首诗增添了层次感,让读者在感受自然美好之余,也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深思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清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与对自然的热爱,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红落芙蕖晚:描绘了秋天晚期,荷花已经凋零,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时光的流逝。
  2. 青深蒲稗秋:蒲草在秋天显得更加青翠,暗示着生命的另一种延续与顽强。
  3. 平湖无过鸟:湖面平静,没有鸟飞过,表现出一种静谧和孤寂的氛围。
  4. 鸣鼓有行舟:虽然静谧中有船只行驶,鼓声响起,打破了静谧,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修辞手法:

  • 对比:红花与青草的对比,展现了生命的消逝与顽强。
  • 意象:芙蕖、蒲稗、平湖、行舟等意象构建了秋天的自然画面。
  • 拟人:通过“鸣鼓”描绘出船只行驶的生动场景,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秋天的静谧场景,表达了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蕖:象征美丽与生命的短暂。
  • 蒲稗:象征生命的坚韧与顽强。
  • 平湖:象征宁静与孤独。
  • 行舟:象征生活的动态与继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巨野二首》中的“芙蕖”指的是什么植物? A. 荷花
    B. 菊花
    C. 兰花
    答案:A

  2. 诗中“平湖无过鸟”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热闹
    B. 孤寂
    C. 快乐
    答案:B

  3. 诗的主题主要反映了什么? A. 对战争的思考
    B. 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的感慨
    C. 对爱情的追忆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孟浩然的《春晓》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陈师道的诗更多地着眼于秋天的孤寂与感慨,而王维则通过对山水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更为宁静与和谐的气氛。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3. 《诗经与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