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夕阳》
时间: 2025-01-19 20:06: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夕阳
半壁深阴响杜鹃,
淡黄云树日衔山。
妆残人在阑干角,
目断天晴莲子湾。
情薄暮最相关,
碧纱闲卷小萍翻。
可怜鸦背无多景,
惯锁星眸罨画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的美丽景象。半边山壁被阴影笼罩着,杜鹃的啼叫在耳边响起。淡淡的黄昏,阳光映照着云树,似乎把太阳挂在了山边。妆容残留的女子倚靠在栏杆旁,目光遥望着晴空下的莲子湾。情意在黄昏时分最为深切,轻轻卷起的碧纱似乎在与小萍草翻动。可怜的乌鸦在背影中显得景色不多,常常锁住那双星眸,似乎在画中沉思。
注释:
- 杜鹃:一种鸟,常在春季啼叫,寓意思念。
- 淡黄云树:描绘黄昏时分云彩与树木的色彩。
- 妆残:意指女子的妆容已然褪去,显露出疲惫之态。
- 莲子湾:莲子生长的水域,象征着美好与宁静。
- 碧纱:一种轻薄的织物,通常用于装饰。
- 小萍:水面上的浮萍,象征着淡雅和自然的状态。
典故解析:
此诗中未明显涉及具体典故,但“杜鹃”在古诗中常用以表达思念,与离别情感相关。莲子在古代文化中常象征纯洁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雯,清代女诗人,生活在一个女性地位逐渐上升的时代,她的诗作多以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色为主题,深受当时文人喜爱。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李雯晚年,正值黄昏时分,诗人通过描绘夕阳下的景象,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 夕阳》展现了李雯对夕阳景色的细腻描写。诗歌通过自然景物,反映出内心的情感波动。开首的“半壁深阴响杜鹃”,将读者引入一个阴暗与哀伤交织的氛围中,杜鹃的鸣叫仿佛在诉说着诗人的思念与孤独。接下来的“淡黄云树日衔山”,既描绘了夕阳的美丽,又隐含着时间流逝的无情。
中间的“妆残人在阑干角”,展现了一个女子倚靠在栏杆,神情恍惚的画面。妆容的残缺,不仅是外在的体现,更是内心情感的折射。她的目光“断天晴莲子湾”,象征着对未来的无望与对美好回忆的追寻。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深深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使得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后半部分的“可怜鸦背无多景”,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美,乌鸦的孤影与星眸的锁定,仿佛是在诉说着一种无奈与沉思。整首诗在情感的层次上,层层递进,最终形成了对人生与时光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半壁深阴响杜鹃:半边山壁被阴影笼罩,杜鹃鸟的鸣叫声在耳边回响,渲染出一种寂静而又悲凉的氛围。
- 淡黄云树日衔山:黄昏时分,阳光透过云树,形成一种淡淡的美感,展现出自然的柔美。
- 妆残人在阑干角:女子倚靠在栏杆上,妆容已经残破,象征着她内心的疲惫与思恋。
- 目断天晴莲子湾:她的目光遥望着晴空下的莲子湾,表达了对往昔美好的渴望。
- 情薄暮最相关:黄昏时分,情感最为浓厚,令人感慨。
- 碧纱闲卷小萍翻:轻薄的碧纱随风卷动,水面的小萍草也随着波动,展现出一种轻盈的美感。
- 可怜鸦背无多景:孤独的乌鸦在背影中显得景色稀少,传达出一种无奈与孤寂。
- 惯锁星眸罨画间:乌鸦常常锁住那双星眸,仿佛在沉思画中的情景,形成一种深邃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拟人:让自然景物具有人情味,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词句上工整对仗,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黄昏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在美丽的夕阳下,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怀念,体现了她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杜鹃:象征思念与情感的寄托。
- 夕阳:代表时间的流逝,寓意人生的无常。
- 莲子:象征纯洁、美好与希望。
- 乌鸦:象征孤独与哀愁。
- 碧纱:轻盈、柔美的象征,代表诗人的内心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杜鹃”象征什么?
- A. 喜悦
- B. 思念
- C. 奔放
- D. 智慧
-
“妆残人在阑干角”中的“妆残”意指:
- A. 美丽
- B. 倦怠
- C. 端庄
- D. 悲伤
-
本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未来的希望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D. 对爱情的向往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与李雯的《鹧鸪天 夕阳》,同样描绘了情感与自然的结合,但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李雯则更强调自然景象的变幻与人生的哲思。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 《李雯诗歌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