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鬲溪梅令 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时间: 2025-01-17 08:33:13

好花不与殢香人。

浪粼粼。

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

玉钿何处寻。

木兰双桨梦中云。

小横陈。

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

翠禽啼一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白话文翻译:

美丽的花儿不愿与醉心香气的人分享。波光粼粼,似乎又怕春风一去,绿意成阴。那美玉的钿子又在哪里可以寻找呢?梦中木兰的双桨划过云端。小舟在水面上轻轻晃动,漫无目的地向孤山山下寻找那盈盈的倩影。春天里,翠鸟啼鸣不绝。

注释:

  • 殢香人:沉醉于香气的人。
  • 浪粼粼:形容水面波光闪烁的样子。
  • 春风归去绿成阴:春风一去,绿意变成了阴影,暗示了春天的逝去。
  • 玉钿:一种美丽的装饰物,通常是指用玉石制作的钿子。
  • 木兰双桨:指的是木兰花和双桨,象征着船只轻盈的划动。
  • 孤山:特指某一特定山脉,常常是指远离繁华,宁静的地方。
  • 盈盈:形容女子的婀娜多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姜夔(1155年-1221年),字尧臣,号白石,江西南昌人,宋代著名的词人和画家。他的词以清丽脱俗、情感细腻著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丙辰冬,作者自无锡归来,经历了春冬交替的时节,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内心的孤寂,因而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春天的眷恋及对美好事物的追寻。

诗歌鉴赏:

《鬲溪梅令》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花的美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开头“好花不与殢香人”,便以花的自持与人的贪恋形成鲜明对比,设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接下来的“浪粼粼”则通过对水面波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暗示着春天的流逝。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对“玉钿”的思索和对“木兰双桨”的描绘,隐喻着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寻。最后一句“翠禽啼一春”则用鸟鸣作为春天的象征,表达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感受生命的脆弱与美丽。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讲究,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又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思索,展现了姜夔作为一位词人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好花不与殢香人:美丽的花儿不愿与醉心香气的人分享,表现花的自尊和对人类贪恋的冷淡。
  2. 浪粼粼:形容水面的波光闪烁,描绘出春天的气息和宁静的美好。
  3. 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担心春风一去,绿意将化为阴影,隐喻春天的短暂和生命的无常。
  4. 玉钿何处寻:追寻美好的事物却难以找到,表达一种失落和渴望。
  5. 木兰双桨梦中云:梦中的木兰花和双桨,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6. 小横陈:小舟在水面上晃动,象征着漂泊和无目的的追寻。
  7. 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随意向孤山下游去,寻找那盈盈的倩影,表达对爱与美的追求。
  8. 翠禽啼一春:春天里,翠鸟的鸣叫,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比作自尊的存在,表现其高洁。
  • 拟人:花与人的关系描绘出情感的细腻。
  • 对仗:诗中多处对称的表达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情感细腻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美丽与短暂。
  • 春风:代表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玉钿:象征追寻美好与珍贵的事物。
  • 翠禽: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好花不与殢香人”中的“殢香人”是指什么?

    • A. 喜欢花的人
    • B. 沉醉于香气的人
    • C. 冷漠的人
  2. “翠禽啼一春”中提到的“翠禽”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短暂
    • B. 春天的生机
    • C. 孤独的旅人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加细腻温柔。
  • 《水调歌头》:则通过对月的描写展现了对人生的感慨,风格上较为豪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姜夔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