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老亭》
时间: 2025-01-04 13:01: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逸老亭
作者: 欧阳修 〔宋代〕
上相此忘荣,怡然物外情。
池光开小幌,山翠入重城。
野鸟窥华衮,春壶劳耦耕。
枕前双鴈没,雨外一川晴。
解组金龟重,调琴赤鲤惊。
虽怀安石趣,岂不为苍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荣华的淡泊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在一个宁静的亭子里,忘却了官场的名利,心境悠然,超然物外。池水的波光映着小幌子,山的翠色映入了重重的城郭。野鸟在窥望华丽的衣袍,春天的壶中忙着耕作。枕边的双鸳已然消失,雨外的河流却是晴朗的。解开了金龟的重负,调琴的赤鲤被惊动。尽管心中怀有安石的情趣,难道不是为了普天下的苍生吗?
注释:
- 上相: 指高官,诗人因此忘却荣华富贵。
- 怡然: 心情愉悦,安闲自得。
- 小幌: 小篷,船上的遮阳蓬。
- 华衮: 指华丽的衣裳,这里指代官服。
- 耦耕: 两人共同耕作,指田间的辛勤。
- 双鴈没: 指双双的野鸭,象征着宁静的生活。
- 金龟: 比喻沉重的负担或责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擅长诗词、散文和古文。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强调情感与思想的结合。
创作背景:
《逸老亭》创作于欧阳修晚年,正值其政治生涯的波折期。诗人常在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寄托,表达自己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逸老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优雅的生活品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诗的开头便直接表明了诗人对荣华富贵的淡泊,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接下来的描写中,池塘的波光与山的翠色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自然景象,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中提到的“野鸟窥华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同时也隐喻了官场的虚荣。春壶的耦耕,无疑映照出诗人对劳动的尊重与珍视。诗的最后两句,诗人虽怀有对安石的情趣,但更强调的是他对苍生的关怀,显示出他作为文人对社会责任感的担当。
整首诗在意境上,既有山水的清幽,也有心灵的淡泊,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上相此忘荣: 诗人身为高官,却因对名利的淡泊而忘却了荣华。
- 怡然物外情: 心境闲适,超然于世外的情怀。
- 池光开小幌: 描述池水的波光,与小篷相映成趣。
- 山翠入重城: 翠绿的山色映入城中,展现自然与城市的交融。
- 野鸟窥华衮: 自然中的野鸟仿佛在窥视华丽的官服,构成一种对比。
- 春壶劳耦耕: 形象地描绘出春季田间的辛勤耕作。
- 枕前双鴈没: 指双双的野鸭已然消逝,暗示了宁静生活的流逝。
- 雨外一川晴: 雨后的河流显得格外晴朗,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解组金龟重: 暗示诗人希望摆脱沉重的负担。
- 调琴赤鲤惊: 轻柔的琴声惊动了水中的赤鲤,表现出自然的和谐。
- 虽怀安石趣,岂不为苍生: 尽管心中怀有安石的情趣,但最终更在乎天下苍生。
修辞手法:
- 比喻: “金龟”比喻沉重的责任。
- 拟人: “野鸟窥华衮”,赋予鸟类以人的情感。
- 对仗: 诗句的结构和韵律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尘世名利的超然态度,以及对自然与劳动的热爱,最终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池水: 象征宁静与内心的清澈。
- 山翠: 代表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 野鸟: 自由与无拘无束的象征。
- 春壶: 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金龟: 负担与责任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欧阳修的《逸老亭》表达了对什么的淡泊? A. 名利
B. 自然
C. 友情
答案: A -
“野鸟窥华衮”中的“华衮”指的是什么?
A. 华丽的衣服
B. 自然的景象
C. 诗人的心情
答案: A -
诗中提到的“调琴赤鲤惊”,表现了什么意象?
A. 音乐与自然的和谐
B. 官场的纷争
C. 田间的辛勤
答案: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 by 苏轼
- 《山中问答》 by 王维
诗词对比:
- 《饮湖上初晴后雨》: 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通过湖面描绘出一种清幽的意境。
- 《山中问答》: 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两者都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世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欧阳修全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这部分内容提供了对《逸老亭》的全面解读,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