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春宫 雪后》
时间: 2025-01-07 22:37: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庆春宫 雪后
作者: 吕碧城 〔清代〕
山市驰橇,冰坛竞屐,胡天朔雪初乾。
已霁仍严,将融又结,疏林惯写萧闲。
风裁争峻,指松柏相期岁寒。
飘零休诉,人远天涯,树老江潭。
年时苦忆长安。云斗尖叉,吟兴遍酣。
官阁梅花,梁园宾客,梦痕一样阑珊。
暮秋千叠,拥云气横遮乱山。
凄迷谁见,鸿爪西洲,马首蓝关。
白话文翻译:
在山上,雪橇飞驰,冰雪的地方竞相踩踏,北方的天空初晴雪后。
雪已渐止,但依然寒冷,时而融化时而又结冰,稀疏的树林总是显得萧条闲适。
风吹得山峦险峻,松柏在寒冬中相互呼应。
飘零的片雪不必诉说,远方的亲人已在天涯,树木在江边显得苍老。
每年都苦苦思念长安。天空如斗,云层交错,吟咏之兴随处可见。
官阁上的梅花,梁园中的宾客,梦中的痕迹一样淡淡模糊。
暮秋的云气千叠,遮住了横亘的乱山。
凄迷的景象谁能看到,鸿雁的爪印在西洲,马头指向蓝关。
注释:
- 驰橇:指滑雪的工具,形容雪地上快速移动的状态。
- 冰坛:指冰雪覆盖的地方。
- 胡天:指北方的天空。
- 霁:雪雨过后,天气转晴。
- 岁寒:指寒冷的季节,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 阑珊:形容模糊不清。
- 鸿爪:指鸿雁的足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吕碧城,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具有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雪后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雪后景象,表达了对故乡长安的思念以及对寒冷冬季的感受。
诗歌鉴赏:
《庆春宫 雪后》以雪后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透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眷恋。首联以“驰橇”、“竞屐”描绘出雪地上的生机勃勃,紧接着“胡天朔雪初乾”则引出寒意,营造出一种矛盾的美感,既有活力又有寒冷。中间部分通过“风裁争峻”、“松柏相期岁寒”,展现出冬天的严酷,松柏的坚韧,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坚强与不屈。
后半部分则转向了对故乡的思念,特别是“年时苦忆长安”,流露出浓浓的乡愁。对梅花和宾客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最后两句“凄迷谁见,鸿爪西洲,马首蓝关”则隐喻着无奈与孤独,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市驰橇,冰坛竞屐”:描绘雪后人们的活动,生动而有趣。
- “胡天朔雪初乾”:北方的天空刚刚放晴,带来了一丝希望。
- “已霁仍严,将融又结”:天气虽晴,但寒冷依旧,表现出自然的变化无常。
- “疏林惯写萧闲”:稀疏的树林在寒冬中显得孤寂。
- “飘零休诉,人远天涯”:雪花飘零,无需诉说,突出人间的距离。
- “年时苦忆长安”:长安成为诗人心中的牵挂,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 “云斗尖叉,吟兴遍酣”:吟咏之乐无处不在,展现诗人的情绪。
- “官阁梅花,梁园宾客”: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
- “暮秋千叠,拥云气横遮乱山”:暮秋的景象复杂而迷离,象征人生的多舛。
- “凄迷谁见,鸿爪西洲”:孤独的感受,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花比作飘零的思念,增强情感的共鸣。
- 拟人:如“风裁争峻”,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驰橇”、“竞屐”,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韵律美。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雪后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长安的深切思念,展现了在严寒中依然坚韧的精神。
意象分析:
- 雪:象征着纯洁与思念,雪后的景象既美丽又让人感到凄凉。
- 松柏:象征坚韧不拔,代表诗人的精神品质。
- 长安:象征故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梅花:代表高洁与坚韧,反映出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胡天”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南方
- B. 北方
- C. 西方
- D. 东方
-
“年时苦忆长安”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念?
- A. 家乡
- B. 朋友
- C. 自然
- D. 爱情
答案:
- B. 北方
- A. 家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传达出宁静与哲思,与吕碧城的《庆春宫 雪后》形成对比,前者注重内心的宁静,后者则强调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记》
- 《古典诗词鉴赏》
- 《吕碧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