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虎头矶》

时间: 2024-12-29 18:50:46

虎卧中流扼两涯,目光须怒首仍回。

真阳峡袖君须记,个是瞿塘灩澦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虎卧中流扼两涯,目光须怒首仍回。真阳峡袖君须记,个是瞿塘灩澦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虎头矶的壮丽景象:虎头矶像一只卧虎,横亘在江流中央,阻挡着两岸的水流,它那怒视的目光时而回望。真阳峡的美景,你一定要记住,这里正是瞿塘峡的急流堆积之地。

注释:

  • 虎卧:指虎头矶像一只卧着的老虎,形象生动。
  • 中流:指江流的中央。
  • :阻挡、控制。
  • 目光须怒:怒视,意为虎头矶的气势如怒虎。
  • 真阳峡:地名,指长江的一个峡谷。
  • 瞿塘:指瞿塘峡,长江重要的峡谷之一。
  • 灩澦堆:指激流的堆积,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急促和壮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诗风清新自然,具有独特的个性。
  •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杨万里游览虎头矶时,表达了他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感慨和对地理名胜的热爱。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过虎头矶》是一首以自然景色为主题的诗,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诗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将虎头矶比作一只巨大的老虎,形象地描绘出它在江流中雄姿勃勃的景象。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虎头矶的雄伟与威严,仿佛这座山石在江水中扼住了两岸的去路,既表现了自然的力量,也暗示出山水的壮美。后两句则引入了真阳峡的典故,提醒读者要记住这个美丽的地方,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美的赞美。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鲜明的意象,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不仅有自然风光的描绘,还有人文情怀的流露,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美的追求。可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虎头矶的赞美,更是对那种震撼人心的自然力量的歌颂,展现了杨万里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与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虎卧中流扼两涯”:形象地描绘了虎头矶的形状及其在水流中的位置,表现出其威严的气势。
    • “目光须怒首仍回”:暗示虎头矶的壮丽与气势,仿佛在怒视着来往的船只,令人感受到一种力量的震撼。
    • “真阳峡袖君须记”:将读者引入另一个景点,表达了对美景的向往与珍视。
    • “个是瞿塘灩澦堆”:指明此地的水流激荡,生动展现了自然景观的活力。
  • 修辞手法

    • 比喻:“虎卧”将山石与老虎进行比较,生动形象,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目光须怒”,赋予了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感染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虎头矶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观察与感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意象分析:

  • 虎头矶:象征着自然的雄伟与力量,表现了山水的壮丽。
  • 江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永恒。
  • 真阳峡与瞿塘:作为地理名胜,象征着人文历史与自然风光的交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虎卧中流”中的“虎”指的是哪个地名?
    A. 瞿塘峡
    B. 真阳峡
    C. 虎头矶
    D. 黄河

  2. 诗中提到的“目光须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宁静
    B. 愤怒
    C. 厌倦
    D. 惊讶

  3.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历史的怀念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人生的感悟
    D. 对爱情的思考

答案

  1. C. 虎头矶
  2. B. 愤怒
  3. B. 对自然的赞美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 诗词对比:比较杨万里的《过虎头矶》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但前者更侧重于地理特征的描绘,而后者则强调了登高远望的意境。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歌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