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不寐》
时间: 2025-01-01 14:28: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舟中不寐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醉去昏然卧绿窗,
醒来一枕好凄凉。
意中为许无佳况,
梦里分明到故乡。
淮水打船千浪雪,
燕鸿叫月满天霜。
山城更点元无准,
偏到鸡鸣分外长。
白话文翻译:
我醉了,迷迷糊糊地在绿窗下睡去,
醒来时却枕着一片凄凉。
心里想着这世上没有什么美好的境况,
梦中却清晰地回到了故乡。
淮水拍打船只,浪花如同千片雪花,
燕子和鸿雁在月光下高声叫唤,满天都是霜。
山城的时光更是无法把握,
偏偏等到鸡鸣时分却显得格外漫长。
注释:
字词注释:
- 昏然:模糊、迷糊的状态。
- 凄凉:孤寂、冷清的感觉。
- 佳况:美好的境况。
- 淮水:指淮河,流经江苏等地的河流。
- 打船:水波拍打船只。
- 元无准:完全没有准时的意思。
- 鸡鸣:指鸡叫,常用来表示清晨。
典故解析:
此诗的意境中蕴含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反映了作者在舟中夜不能寐的情景,表现了游子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深情。诗中提到的“淮水”、“燕鸿”等意象,均与自然景观和游子心境紧密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代表性作品有《宿新市徐公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他的诗风清新自然,以细腻的观察和真挚的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
《舟中不寐》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作者在舟中夜晚无法入眠的情景。此时,正值南宋政权动荡,社会动乱,诗人身处水乡,对故乡的思念愈加深沉,诗作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故乡的眷恋。
诗歌鉴赏:
《舟中不寐》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乡情怀的诗作。诗人在舟中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他首先描绘了醉去与醒来的对比,显示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青绿的窗前,醉梦中的安详与醒来后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游子在异乡的无奈与寂寞。
接着,诗人通过梦境回到故乡,传达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这种梦境的描写不仅丰富了诗的情感层次,也增添了诗的意象美。诗中提到的“淮水”、“燕鸿”等自然元素,不仅营造了生动的画面,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
最后,诗人对时间的无奈感受进一步深化,尤其是“鸡鸣分外长”的描写,时间的延续在孤独的夜晚显得格外漫长。整首诗在描写个人情感的同时,折射出普遍的游子心态,既有对故乡的眷恋,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醉去昏然卧绿窗:描述作者在醉酒后昏昏沉沉地在窗前睡去,表现出一种无忧的状态。
- 醒来一枕好凄凉:醒来后却感到凄凉,表现出孤独与失落的情绪。
- 意中为许无佳况:心中感到没有什么美好的事情,反映出对生活的消极态度。
- 梦里分明到故乡:梦中却清晰地回到了故乡,突显出对故乡的思念。
- 淮水打船千浪雪: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内心的情感,水波如雪般拍打船只,传递出孤独的意境。
- 燕鸿叫月满天霜:燕子与鸿雁的叫声在月下响起,增添了夜的寒冷与孤寂。
- 山城更点元无准:山城的时光无法把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
- 偏到鸡鸣分外长:鸡鸣时分,夜晚显得格外漫长,象征着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醉去昏然”与“醒来一枕”,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水波比作雪花,强化了孤独的意象。
- 拟人:燕鸿的叫声赋予了自然以情感,让读者更能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夜晚孤独的感受,表现了游子在异乡的情感困境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醉:象征放松与逃避,也暗示了对现实的无奈。
- 绿窗:代表着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隔离。
- 淮水:象征着流逝的时光与游子的漂泊。
- 燕鸿:象征着归属与团圆,反映了诗人对旧日的眷恋。
- 鸡鸣:象征着清晨与希望,但在此刻却显得长久而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醉去昏然卧绿窗”中的“昏然”指的是: A. 清醒
B. 迷糊
C. 兴奋
D. 痛苦 -
诗人梦中回到故乡,说明他: A. 对故乡无所谓
B. 思乡情切
C. 想要旅行
D. 对生活忘却 -
“鸡鸣分外长”表达了: A. 时间过得很快
B. 夜晚显得特长
C. 诗人的快乐心情
D. 诗人对鸡的喜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夜泊牛津》 - 张继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舟中不寐》: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静夜思》更直接,而《舟中不寐》则通过梦境与自然景象隐晦表现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