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七首 其七》

时间: 2025-01-17 10:26:33

一春今岁两中和,信道韶华定较多。

二月半头花已尽,脱空日月退还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七首 其七
作者: 杨万里

一春今岁两中和,
信道韶华定较多。
二月半头花已尽,
脱空日月退还他。

白话文翻译:

今年春天正好是两次和暖的时节,
我相信这个春天的花朵一定会更多。
二月中旬的花已经凋谢,
空余的日月似乎又退回了过去。

注释:

  • 中和:指春天的温暖气候。
  • 信道:相信、认为。
  • 韶华:春天的美好时光。
  • 脱空:脱离、消失。
  • 日月:这里指光阴、时间的流逝。

典故解析:

“寒食”是中国古代节日,通常在清明前的一天。寒食节的传统与春秋时期的介之推有关,后人为了纪念他,设立了这个节日。诗中提到的“韶华”暗示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反映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80-1235)是南宋著名的诗人,字廷秀,号诚斋。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寒食节前夕,杨万里在牛首山游玩时写下,表达了他对春天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花开花落的敏感和对自然变化的观察。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变化,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首句“一春今岁两中和”提到今年的春天天气温和,给人以生机与活力的感觉。接下来的“信道韶华定较多”则透露出诗人对春天繁花似锦的期待,这种期待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生命的热爱与渴望。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转向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二月半头花已尽”显示了春天的短暂与花期的易逝,诗人用这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而最后一句“脱空日月退还他”则更加深沉,似乎在反思时间的无情,日月如梭,不待人也。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结合了春天的美景与对生命流逝的哲理思考,形成了一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诗人在平静中流露出感伤,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敏感与人生命运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春今岁两中和: 今年的春天正值两次和暖的时节,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2. 信道韶华定较多: 相信这个春天的花朵会更加繁盛,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

  3. 二月半头花已尽: 到了二月中旬,花已经凋谢,展现出春天的短暂。

  4. 脱空日月退还他: 空余的时间和光阴似乎退回了过去,感叹时光流逝的无情。

修辞手法:

  • 对比:春天的繁盛与花的凋谢形成鲜明对比,突显生命的短暂。
  • 拟人:将时间与光阴拟人化,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 象征:春天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美好,而凋谢则代表着失去与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时光流逝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生命、希望和美好。
  • :代表着青春与美丽,同时也是短暂与易逝的象征。
  • 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食”节日主要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 A. 介之推
    B. 李白
    C. 杜甫

  2. 诗中“韶华”指的是: A. 春天的美好时光
    B. 秋天的丰收
    C. 夏天的炎热

  3.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A. 消极的
    B. 期待与珍惜的
    C. 无所谓的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杨万里的诗更侧重于春天的细腻变化,而杜甫则更多表现了对国家和家园的忧虑与思考。两者虽同为描写春天,但情感基调和写作角度各有不同,反映了作者们各自的生活背景与时代特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