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胜幽怨只垂头,
镇日风光水上楼。
却为渔洋感摇落,
秣陵烟景似残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幽怨与忧伤,诗中的柳枝因无法承受这种情绪而低垂。整日望着水面上的楼阁,风景如画,但因渔舟荡漾而感到心情的摇曳,仿佛秣陵(今南京)那烟雾缭绕的景色已如秋日般凋零。
注释:
字词注释:
- 不胜:无法承受,形容感情过于沉重。
- 幽怨:内心的忧愁和怨恨。
- 镇日:整日,形容时间的漫长。
- 水上楼:指水边的楼阁,常用来描绘美丽的风景。
- 渔洋:指渔船,可能暗指渔民或渔舟的活动。
- 秣陵:古地名,今南京。
- 烟景:烟雾缭绕的景色,通常带有朦胧的美感。
- 残秋:即秋天的残景,暗示凋零和无奈。
典故解析:
- 渔洋:古代诗人常以渔舟为题材,象征宁静与美好,而在此却转化为心情的摇荡。
- 秣陵烟景:提及秣陵,可能与古代诗文中对南方水乡的描绘相关,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家达是清代的一位诗人,活跃于当时的文人圈中。他的诗歌常常关注自然景物和人内心情感之间的关系,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杨柳枝词六首》是曹家达在对自然景观的观察中,表达个人情感的一组诗篇。创作时或许受到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纠葛的影响,使得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诗歌鉴赏:
《杨柳枝词六首 其三》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的开篇以“不胜幽怨只垂头”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一种低沉的情绪之中,柳枝的低垂仿佛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苦闷与不安。接下来的“镇日风光水上楼”,则在幽怨之中透露出一种对美好景色的向往与依恋,但这种美好又被“却为渔洋感摇落”所打破,渔舟的荡漾使得原本静谧的水面波动不已,暗喻人生的无常与变幻。最后一句“秣陵烟景似残秋”,将情感推向高潮,烟雾缭绕的景象让人联想到秋天的萧瑟与凄凉,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美好的消逝。
整首诗通过对柳枝、楼阁、渔舟和秋景的描绘,构建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融合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哲思,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又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胜幽怨只垂头:表达了诗人因心中幽怨而感到无力,柳枝也因此低垂,象征着内心的压抑与哀伤。
- 镇日风光水上楼:描绘了整日沉浸在美丽的水上风光之中,但这种美丽却掩盖了内心的忧伤。
- 却为渔洋感摇落:意指因渔舟的摇动而打破了宁静,心情随之波动,暗示人生的起伏与不定。
- 秣陵烟景似残秋:提及秣陵的景色,表现出一种秋天的凋零感,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流逝与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柳枝的低垂比喻诗人内心的苦闷。
- 拟人:柳枝似乎有了情感,因幽怨而低垂。
- 对仗:整首诗在意境和情感上形成了对比,如美景与忧伤的对立。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营造了一种淡淡的伤感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枝:象征柔弱与脆弱的情感状态。
- 水上楼:代表着美好与宁静的生活。
- 渔洋:暗示生活的波折与不安。
- 烟景:象征着虚幻与易逝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柳枝”的低垂象征什么? A. 诗人的快乐
B. 诗人的忧伤
C. 诗人的骄傲 -
诗中提到的“秣陵”是指哪个地方? A. 北京
B. 南京
C. 上海 -
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A. 欢快
B. 伤感
C. 忧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曹家达的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在描绘国事和人生苦难时,情感更为沉重。《秋夕》则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代诗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