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冠带百年梦,昔游今重嗟。
璧池春饮马,槐市暝藏鸦。
堂鼓晨昏寂,廊碑风雨斜。
石经虽不火,岁岁长苔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与感慨。诗中提到,百年间的梦想如同冠带一样,曾经的游历如今只剩叹息。春天的璧池边,马儿在饮水;而槐市之下,黄昏时分乌鸦藏匿。堂前的鼓声在晨昏之间显得格外寂静,廊下的碑刻在风雨中斜倚。尽管石经并不显眼,随着岁月的流逝,依然长满青苔与花朵。
注释:
- 冠带:指的是古代官员的服饰,象征着身份与地位。
- 璧池:指的是专为马匹饮水而设的池塘。
- 槐市:指的是槐树下的市集或集市。
- 堂鼓:指的是房屋前的鼓,晨昏之间的敲击声。
- 石经:指的是刻有经文的石碑,象征着文化的积淀。
- 苔花:指长在石头上的青苔和小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景熙,宋代诗人,生平较少文献可考,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作者对往昔岁月的回顾之际,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辟雍》这一首诗通过对典雅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的深思与感慨。开头“冠带百年梦”一句,便将读者带入一种对时间和身份的思考,梦境与现实交织,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无情。接下来的“昔游今重嗟”,则是对过往游历的追忆,表现出对岁月的感伤与叹息。
诗中“璧池春饮马,槐市暝藏鸦”两句,通过春天的生动景象,生动描绘了充满生命气息的瞬间,而“堂鼓晨昏寂,廊碑风雨斜”则转而用寂静的意象表达了时间的无声流逝,令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孤独感。最后两句“石经虽不火,岁岁长苔花”,用石经与青苔的对比,传达出文化传承与时间变迁的主题,青苔虽常见,却蕴含了岁月的沉淀与历史的深厚。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匠心独运,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敬仰,也有对现实的思索,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冠带百年梦:梦境如同官服的冠带,象征着身份和过往的追忆。
- 昔游今重嗟:曾经的游历让人感慨万千,如今只能叹息。
- 璧池春饮马:描绘春天的生机,马在璧池边饮水,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槐市暝藏鸦:黄昏时分,槐市下乌鸦归巢,暗示着归属与安宁。
- 堂鼓晨昏寂:堂前的鼓声在清晨与黄昏间显得格外寂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廊碑风雨斜:廊下的碑刻在风雨中斜倚,表现出文化的脆弱与经受考验。
- 石经虽不火:石经不再闪耀光芒,象征着文化的淡化。
- 岁岁长苔花:岁月流逝,青苔与小花依旧长存,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顽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百年梦”比作“冠带”,突显岁月的沉重与身份的无常。
- 对仗:如“晨昏寂”与“风雨斜”,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让石经与青苔似乎具有人情味,体现了时间的温柔与无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历史的思考,既有对美好回忆的珍惜,也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示出人生的哲理与文化的传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冠带:象征身份与地位,体现历代人对荣华富贵的追求。
- 璧池:自然与生命的象征,展现春天的生机。
- 堂鼓:声响的象征,表达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平淡。
- 石经:文化的象征,象征历史的传承与文化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璧池”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
- A) 供人游玩
- B) 饮马
- C) 种花
- D) 祭祀
- 答案:B
-
“堂鼓晨昏寂”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热闹
- B) 寂静
- C) 兴奋
- D) 愤怒
- 答案:B
-
诗中“岁岁长苔花”暗示了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生命的短暂
- C) 财富的积累
- D) 努力的成果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辟雍》更为沉静与内省,李白的诗则充满了对远方的憧憬和对故乡的思念。《辟雍》更侧重于历史的反思与文化的传承,而《静夜思》则强调个人情感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