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惊风吹雨过,历历大槐踪。
王气销南渡,僧坊聚北宗。
烟深凝碧树,草没景阳钟,
愁见花甎月,荒秋咽乱蛩。
白话文翻译:
狂风暴雨过后,隐约可见那古老的槐树踪迹。
王朝气象已经消失南渡,僧侣的庙宇逐渐聚集在北方。
烟雾缭绕,碧绿的树木显得更加凝重,
草丛已掩没了景阳钟,我愁苦地看着花下的月影,
荒凉的秋天里,萧瑟的虫鸣让人心生忧愁。
注释:
- 惊风:狂风,指猛烈的风。
- 历历:清晰可见,形容记忆深刻。
- 大槐踪:指大槐树的踪迹,槐树在古代有着深厚的文化象征。
- 王气:指王朝的气象或威势。
- 销:消失,消散。
- 南渡:指王朝的迁移或衰落。
- 僧坊:寺庙,僧侣所居住的地方。
- 景阳钟:古代著名的钟,象征着时间与历史。
- 愁见:看到时心中感到忧愁。
- 花甎月:花下的月亮影子。
- 荒秋:荒凉的秋天。
- 咽乱蛩:形容秋夜虫鸣的凄凉与杂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景熙,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自然的感悟,融汇了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宋代,正值王朝更替、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故宫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故宫》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开篇“惊风吹雨过”,通过天气的变化,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无情的变迁。接着“历历大槐踪”一语,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惋惜。
“王气销南渡,僧坊聚北宗”则进一步揭示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王朝的兴衰与僧侣的聚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生活的无奈。接下来的描写“烟深凝碧树,草没景阳钟”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时空的交错感和对历史遗迹的沉思。
最后两句“愁见花甎月,荒秋咽乱蛩”,以极具情感的意象结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对过往的怀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惊风吹雨过:描绘了一种自然现象,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冲击,同时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历历大槐踪:通过“历历”二字,表达了对过去的深刻记忆和对历史的追思。
- 王气销南渡:暗示旧王朝的衰落与新王朝的兴起,引发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 僧坊聚北宗:以僧侣生活为切入点,反映出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文化的延续。
- 烟深凝碧树:描绘出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景象,传达出内心的沉重。
- 草没景阳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遗忘,景阳钟作为历史的见证,暗示着对历史的珍重。
- 愁见花甎月:通过自然景物引发内心的愁苦,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 荒秋咽乱蛩:最后一句以“荒秋”的意象结束,给人以深刻的孤独感和对生命无常的感叹。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自然景象与人类历史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拟人:通过“愁见”“咽乱”等词汇,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整首诗在音韵和节奏上有着严格的对仗,提升了诗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故宫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过往繁华的怀念。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理解,使得诗作具有了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槐:象征历史的深厚与文化的传承。
- 王气: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兴衰。
- 碧树: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景阳钟:历史的见证,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花甎月:美好与忧愁交织的象征。
- 荒秋:孤独与凄凉的象征,表现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王气”指的是: A. 新兴的势力
B. 王朝的气象
C. 自然现象 -
“愁见花甎月”中的“月”象征着: A. 时间的流逝
B. 忧伤的情感
C. 自然的美丽 -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乐
B. 失落与怀念
C. 激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林景熙《故宫》与王维《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历史的交织,但《故宫》更侧重于对历史兴衰的感慨,而《鹿柴》则展示了自然的宁静与人的内心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