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京口月夕书怀
原文展示: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白话文翻译:
山风吹来,酒意渐醒,秋天的夜晚,灯光显得有些凉意。
经过了许多事,头发已变苍白,活了百年却大多在异乡漂泊。
遥远的城市,江上气息显得清冷,高大的树木映衬着苍白的月痕。
忽然想起曾经在楼上凭栏的情景,淮水边的天空中,雁阵叫着,带来霜寒的气息。
注释:
- 华发:指白发、老年,常用于形容年老。
- 异乡:指与自己家乡不同的地方,表达一种思乡情绪。
- 江气:指江面上的雾气或气氛,形容清冷。
- 月痕:指月光洒在树木上的影子。
- 凭楼处:指在楼上凭栏而望的地方。
- 淮天:指淮河的天空,常用来象征江南的自然景色。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淮天雁叫霜”,可以联系到《楚辞》中的“雁阵惊寒”,表达了秋天的寒意和孤寂。淮河作为中国著名的河流之一,常与江南的文化、景色相联系,反映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景熙是宋代的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其诗风清新流畅,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秋夜,诗人独自一人在京口,感受到夜晚的清凉与孤独,思绪万千,结合个人经历与自然景象,抒发对人生的感慨与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京口月夕书怀》是一首充满秋夜情思的诗作,诗人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对人生的反思和对故乡的思念。开头“山风吹酒醒”一句,既描绘了环境的清冷,又暗示了诗人从醉梦中醒来后的清醒与孤独。接下来的几句通过“万事已华发”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人生的无常与漂泊让他倍感孤独。最后两句则通过对远处江城和雁阵的描写,营造出一幅秋夜的清冷画面,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乡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诗人对人生、自然及故乡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风吹酒醒:描绘夜晚的山风吹拂,诗人从酒醉中清醒,暗示他对周遭环境的敏感。
- 秋入夜灯凉:秋天的夜晚,灯光显得微凉,营造出一种凉意加深的氛围。
- 万事已华发:经过许多事情,诗人的头发已经变白,反映了人生的沧桑。
- 百年多异乡:活了百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异乡,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无奈。
- 远城江气白:遥远的城市,江面上的气息显得清冷,营造出一种孤独感。
- 高树月痕苍:高大的树木上映着苍白的月光,进一步加深了秋夜的氛围。
- 忽忆凭楼处:突然想起曾经在楼上的情景,带有怀旧的情感。
- 淮天雁叫霜:淮河边的天空,雁阵在叫,带来了霜寒的感觉,增强了思乡的情绪。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江气白”与“月痕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隐喻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惆怅。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雁叫的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使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和个人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展现了深邃的情感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风:象征自然界的力量与清新,反映诗人的心境。
- 灯凉:灯光的凉意,暗示孤独与寂寞。
- 华发:象征衰老与经历,反映人生的无常。
- 江气:代表清冷的环境,增强孤独感。
- 月痕:象征光明与希望,同时也带来孤独的思考。
- 雁叫:象征迁徙与思乡,传达诗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万事已华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过往的怀念
B. 对人生的无奈
C. 对爱情的期待
答案:B -
“秋入夜灯凉”中的“凉”字有何意象?
A. 温暖
B. 寂寞
C. 清新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淮天”指的是哪里的天空?
A. 黄河
B. 长江
C. 淮河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秋夕》杜甫:描写秋夜的孤独与思索,情感相似。
诗词对比:
- 《京口月夕书怀》与《静夜思》对比:
- 两首诗均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京口月夕书怀》更注重个人的经历与思考,而《静夜思》则通过月光直接表达对家乡的渴望和怀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选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