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

时间: 2024-12-29 16:58:27

凶器古有兵,高品古有名。

兵凶不可黩,名美不可争。

赫赫鬼神心,恶杀兼恶盈。

穷兵祸自毙,矜名身自倾。

二者同一机,盈乃与杀并。

惟寂与惟寞,所以全厥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凶器古有兵,高品古有名。
兵凶不可黩,名美不可争。
赫赫鬼神心,恶杀兼恶盈。
穷兵祸自毙,矜名身自倾。
二者同一机,盈乃与杀并。
惟寂与惟寞,所以全厥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古代的凶器是兵器,古代的高贵是名声。兵器凶险不可轻用,名声美好不可争夺。威赫的鬼神心中,既有对杀戮的厌恶,也有对恶行的痛恨。穷兵之国自会灭亡,过于炫耀名声者身心也会倾斜。两者其实是同一根源,名与杀是相伴相生的。唯有宁静与孤寂,才能保全自己的生存。

注释:

字词注释:

  • 凶器:凶恶的武器,这里指兵器。
  • 高品:高尚的品德或名声。
  • :轻率地使用,滥用。
  • 赫赫:显赫,形容非常显著。
  • 鬼神:这里指的是神灵或道德感召。
  • 穷兵:指的是战争的穷途末路,穷兵之国。
  • 矜名:过于炫耀名声。
  • 厥生:保全自己的生存。

典故解析:

  • 兵凶:指的是战争带来的凶险,古人对战争的深刻认识。
  • 名美:强调名声的虚幻和争夺的无意义,反映了清代文人对社会风气的批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岩,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批判,风格上多关注人性与道德。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兵器与名声的对比,表达了对战争与虚荣的反思,反映了社会对暴力和名利的追求带来的悲剧。

诗歌鉴赏:

《杂感》这首诗通过对兵器与名声的对比,深刻揭示了战争与虚荣对人性的扭曲。诗人在开篇就提出“凶器古有兵”,明确了战争的凶险和暴力的代价,接着指出名声的虚幻与争夺的无谓,反映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

“赫赫鬼神心,恶杀兼恶盈”一句,表达了对杀戮的反感与对人心的警惕,诗人深知战争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的破坏,更是道德的沦丧。最后的“惟寂与惟寞,所以全厥生”则是诗人的哲思,强调在纷扰的世界中,唯有内心的宁静与孤独能让人保持清醒的生存状态。

整首诗情感深邃,运用对比、警示等手法,表现出对人性深刻的洞察与对社会现象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存在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凶器古有兵:古代的凶器就是兵器,暗指战争的残酷。
  2. 高品古有名:古代有着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名声。
  3. 兵凶不可黩:兵器凶险,不可随意使用。
  4. 名美不可争:美好的名声也不可争夺。
  5. 赫赫鬼神心:显赫的鬼神也有怜悯之心。
  6. 恶杀兼恶盈:对杀戮的厌恶与对过剩的厌倦。
  7. 穷兵祸自毙:战争消耗自己,最终走向灭亡。
  8. 矜名身自倾:炫耀名声也会使自身倾斜。
  9. 二者同一机:兵与名声的根源是相同的。
  10. 盈乃与杀并:过于追求名声与杀戮相伴。
  11. 惟寂与惟寞:唯有宁静与孤寂。
  12. 所以全厥生:才能保全自己的生存。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兵与名,揭示其本质。
  • 比喻:用“鬼神心”来象征道德与良知。
  • 排比:句式结构上有节奏感,增强了诗的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类对战争和虚荣的追求,警示人们应珍视内心的宁静与孤独,避免被外在的名利所迷惑,最终导致自我毁灭。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战争与暴力。
  • :象征虚荣与名声。
  • 鬼神:象征道德与良知。
  • 寂与寞: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凶器”指的是什么?

    • A. 兵器
    • B. 名声
    • C. 财富
  2. “矜名”在诗中是指什么?

    • A. 过于炫耀名声
    • B. 拥有很多财富
    • C. 战争胜利
  3. 诗人认为保全生存的关键是什么?

    • A. 财富
    • B. 名声
    • C. 宁静与孤寂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兵车行》,同样探讨战争对人性的影响。
  • 白居易的《琵琶行》,对名声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兵车行》:同样关注战争的悲惨场景,强调人们对战争的无奈与痛苦。
  • 《月下独酌》(李白):虽然主题不同,但都探讨了孤独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诗词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