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童三阁》
时间: 2025-01-06 11:13: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松萝幂天堕空翠,迎面风香三十里。曾宫亭亭隔瑶水,碧瓦琼榱五云里。千佛当门无半偈,声闻未解祖师意。遍参踏破青鞋底,前楼后阁玲珑起。闲客那知如许事,东斋听雨烂熳睡。觉来一转聊布施,普请云堂来拟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幅如画的山水景象:松树和苔藓交织在一起,仿佛把天空的碧绿洒落在大地上,迎面而来的清风带着三十里外的芬芳。曾经的宫殿那样亭亭玉立,隔着瑶水而立,碧瓦和琼榱在五云之上显得格外精致。千尊佛像在门前,却没有一句经文,声闻弟子也未能理解祖师的深意。遍游各地,鞋底都已踏破,前楼后阁玲珑剔透。闲暇的客人哪里知道这些事呢?我在东边的书斋里听着雨声酣然入睡。醒来后随意一转身,便聊起布施的事情,普请云堂来讨论。
注释:
- 松萝:指松树上的苔藓,形容环境的幽静。
- 幂:遮盖、覆盖的意思。
- 瑶水:指如瑶池般美丽的水面,象征着纯净与美好。
- 碧瓦琼榱:形容建筑物的美丽,碧瓦指青色的屋顶,琼榱指精致的柱子。
- 千佛:佛教中常用“千佛”来指代众多的佛像,象征着信仰的普及。
- 声闻:佛教中指听闻佛法的弟子,强调对佛教教义的理解。
- 青鞋底:形容游历的痕迹,青色鞋底反映了行走的经历。
- 东斋:指东边的书房或斋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仲淹,号仲良,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及书法家。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描绘山水田园的景色,情感真挚,充满哲理。
创作背景:
《天童三阁》写于诗人游历天童寺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佛教思想的思考。诗中融入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对信仰的探索。
诗歌鉴赏:
《天童三阁》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交融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以“松萝幂天堕空翠”画出了幽静的自然环境,生动地描绘了松树与苔藓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感受。随后“迎面风香三十里”则通过嗅觉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风中带来的香气,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
接下来的描述中,诗人通过“曾宫亭亭隔瑶水”描绘了人文景观,表现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特别是“千佛当门无半偈”,则引发了对信仰的反思,佛教的真谛并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心灵的觉悟。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表达了自己游历的经历,青鞋底踏破的细节,隐喻了他对求知与探索的执着。最后的“东斋听雨烂熳睡”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雨声催眠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表现出对世事的超然。
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信仰之间的关系,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松萝幂天堕空翠:松树和苔藓覆盖着天空的绿意,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迎面风香三十里:清风迎面而来,带着远方三十里的芬芳。
- 曾宫亭亭隔瑶水:曾经的宫殿高耸,隔着美丽的瑶水,形成优美的景致。
- 碧瓦琼榱五云里:精美的建筑在五彩云霞中显得格外迷人。
- 千佛当门无半偈:千尊佛像在门前,却没有一句经文,表现出对佛教的深刻思考。
- 声闻未解祖师意:声闻弟子未能领悟祖师的真实意图。
- 遍参踏破青鞋底:四处游历,鞋底已磨破,反映出他求知的渴望。
- 前楼后阁玲珑起:前楼后阁的美丽景致,玲珑剔透,形象生动。
- 闲客那知如许事:闲暇的客人又怎能了解这些事情呢?
- 东斋听雨烂熳睡:在东边的书斋里,听着雨声酣然入睡,表现出安宁。
- 觉来一转聊布施:醒来后随意转身,开始聊天关于布施的事。
- 普请云堂来拟议:邀请众人一起讨论,表现出对信仰的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松萝幂天”暗示自然的幽美与宁静。
- 对仗:如“前楼后阁玲珑起”体现了工整的修辞。
- 拟人:如“东斋听雨烂熳睡”,赋予雨声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信仰之间的关系,反映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对佛教思想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萝:象征着宁静的自然环境。
- 瑶水:象征着纯洁与美好。
- 千佛:代表佛教的信仰与智慧。
- 青鞋底:象征着游历与探索的经历。
- 东斋: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千佛”主要指: A. 佛教的信仰 B. 诗人的家人 C. 诗人游历的经历
-
“青鞋底”在诗中象征: A. 贫穷 B. 游历与探索 C. 快乐的生活
-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怨恨 B. 热爱与欣赏 C. 无所谓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范成大的《天童三阁》在表达的情感上更为细腻,王维的诗更多的是孤寂与远离尘世的感受,而范成大则更加强调人与自然及信仰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范成大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