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重到桃花坞)》

时间: 2025-01-19 15:58:50

北城南埭。

玉水方流汇。

青樾里,红尘外。

万桃春不老,双竹寒相对。

回首处,满城明月曾同载。

分散西园盖。

消减东阳带。

人事改,花源在。

神仙虽可学,功行无过醉。

新酒好,就船况有鱼堪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秋岁(重到桃花坞)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北城南埭。玉水方流汇。青樾里,红尘外。万桃春不老,双竹寒相对。回首处,满城明月曾同载。分散西园盖。消减东阳带。人事改,花源在。神仙虽可学,功行无过醉。新酒好,就船况有鱼堪买。

白话文翻译:

北城的南埭边,清澈的水流汇聚而来。青翠的树木在这里,红尘的喧嚣在外。万朵桃花长春不衰,双竹寒风中相对而立。回首往事,满城的明月曾经伴我同行。西园的花已经凋零,东阳的带子也消失了。人事已变,花源依旧在。虽然可以学习仙人的生活,但真正的功德无过于醉酒。新酒正好,正适合船上有鱼可买。

注释:

  • 玉水:指清澈的水,象征纯洁与美好。
  • 青樾:青翠的杨柳。
  • 红尘:繁华的世俗生活。
  • 万桃春不老:桃花象征青春与美好,意指美好的春光永恒不衰。
  • 神仙:指追求长生不老的人。
  • 功行:指修行和品德。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神仙”与“醉酒”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作者对人世间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表达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同时,桃花与竹子作为常见的意象,承载了古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厚感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仲淹,号梅溪,南宋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自然情趣,体现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战乱交替之际,诗人借描写桃花坞的美景,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渴望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诗歌鉴赏:

《千秋岁(重到桃花坞)》是一首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作者深厚情感的词作。诗中通过对桃花和竹子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开头几句通过地理位置的描述,构建出一种静谧而悠远的意境,使人仿佛置身于桃花盛开的美丽世界。随着诗句的深入,作者引入了对人事变迁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但同时也提到酒与鱼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洒脱与乐观的生活态度。

整首词在形式上使用了对仗工整的手法,音韵和谐,流畅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内容上,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展现了生动的生活画面与深邃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北城南埭:描述地点,为后文营造背景。
  2. 玉水方流汇:描绘水流的清澈与美丽。
  3. 青樾里,红尘外:对比自然与繁华,突出宁静。
  4. 万桃春不老:桃花象征青春常在,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5. 双竹寒相对:竹子的寒意与桃花的春意形成对比,表现季节的变迁。
  6. 回首处,满城明月曾同载:回忆往昔,明月象征友谊与美好时光。
  7. 分散西园盖:西园的花草已凋零,象征人事的变迁。
  8. 消减东阳带:东阳的景致也已消失,表现时间的流逝。
  9. 人事改,花源在:尽管人事已变,桃花的源泉依旧存在,寓意美好事物的永恒。
  10. 神仙虽可学,功行无过醉:强调饮酒的快意与洒脱,人生在世应珍惜当下。
  11. 新酒好,就船况有鱼堪买:生活中有美酒与美食,体现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万桃春不老,双竹寒相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桃花与青春相提并论,表现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使得景物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桃花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青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变迁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处世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青春与美好,带有强烈的生命力。
  • 竹子:象征坚韧与寒冷,表现出一种清高的气质。
  • 明月:象征团圆与友谊,承载着作者的回忆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玉水”指的是: A. 青翠的山 B. 清澈的水 C. 迷人的景色

  2. “双竹寒相对”中“寒”字的含义是: A. 热情 B. 冷清 C. 温暖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 A. 对人事的冷漠 B. 对青春的怀念与对生活的珍惜 C. 对自然的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白《将进酒》
  2.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把握,但更强调豪情与洒脱的气质。
  • 杜甫《春望》:在表现春天的美好时,更多地融入了对国事的忧虑,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
  2. 《唐诗三百首》
  3. 范成大相关研究论文与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