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入幕旌旗动,挥翰绮绣扬。烟雾蒙玉质,斯人今则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进入幕府时,旌旗飘动,挥笔写下华丽的诗篇。然而,眼前的烟雾遮住了美玉的光泽,那位英雄今天已然逝去。
注释:
- 入幕:指进入朝廷或将领的幕府,表示被重用或被任命。
- 旌旗:象征着军队或朝廷的威仪。
- 挥翰:挥动笔杆,形容写作。
- 绮绣:形容华美的文字或诗篇。
- 烟雾:比喻混乱、迷雾的境地。
- 玉质:比喻美好、高贵的事物。
- 斯人:指代某位重要人物或英雄。
- 今则亡:说明此人已经去世,感慨时光无情。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旌旗”和“斯人”可以与历史背景结合。文天祥是南宋抗元英雄,曾经在国家危难之际奋勇抗敌,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国家、民族的忠诚与忧虑。在这首诗中,虽有入幕的荣耀,但更有亡国之痛,反映了文天祥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云山,南宋抗元民族英雄,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在抗击元朝入侵的斗争中表现出极大的忠诚与勇气,最终为国殉道。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之际,文天祥在国家破碎、家国失守的深重悲痛中,表达了对国家的哀悼和对英雄命运的感叹。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情感与历史感,表现出文天祥对国破家亡的无奈与悲痛。开头两句描绘了他入幕时的辉煌与荣耀,旌旗飘动,象征着权力与尊荣。然而,转折到后两句时,诗人开始陷入了沉重的思考,烟雾笼罩了美玉,暗示着国家的困境与英雄的陨落。尤其是“斯人今则亡”一句,更是情感的高潮,表达了对往昔英雄的怀念与惋惜。
全诗通过对比与对照,展现了文天祥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在辉煌与悲哀之间徘徊,反映出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文天祥的诗不仅在文学上具备高度,更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纪实价值,激励后人铭记历史,珍视国家。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入幕旌旗动”:描绘了入朝时的威风与荣耀。
- “挥翰绮绣扬”:表达了诗人写作的豪情与壮志。
- “烟雾蒙玉质”:暗指国家的混乱与英雄的失落。
- “斯人今则亡”:感叹那位英雄已去,表现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惋惜。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烟雾”比作纷乱的局势。
- 对仗:“旌旗动”与“挥翰扬”,形成了整齐的音韵美。
- 反衬:用辉煌的过去与悲惨的现在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情感的深度。
-
主题思想:
- 诗歌主题集中在对国家灭亡的哀痛与对英雄陨落的惋惜,表达了文天祥作为忠臣的坚定与无奈。
意象分析:
- 旌旗:象征着权力、荣耀与国家的威仪。
- 烟雾:象征着混乱、无常与失去。
- 玉质:代表高贵、纯洁的事物,暗示昔日的辉煌被掩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入幕”指的是?
- A. 进入朝廷
- B. 进入战场
- C. 进入书房
-
“斯人今则亡”中的“斯人”指的是?
- A. 文天祥
- B. 一位英雄
- C. 国家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过零丁洋》:文天祥的另一首诗,表现了对国家的忠诚与个人的悲愤。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的作品,同样传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诗词对比:
- 文天祥的《张秘撰汴第一百一十五》和陆游的《示儿》都反映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对英雄的怀念,前者更侧重于历史的沉痛,后者则是对后代的寄望与警醒。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在国家危难时刻的深沉情感。
参考资料:
- 《文天祥全集》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