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送牡丹韵》

时间: 2025-01-14 11:32:51

娉娉嫋嫋洛阳花,合在瑶池阿母家。

乞与老人浑不爱,白髯相对毵乌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娉娉嫋嫋洛阳花,
合在瑶池阿母家。
乞与老人浑不爱,
白髯相对毵乌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洛阳的牡丹花,犹如轻盈舞动的少女,盛开在瑶池的阿母(王母娘娘)家中。老者乞求这花朵,却似乎对其并不热爱,白发苍苍的他与长袍之间相对而坐,显得格外的落寞。

注释:

  • 娉娉嫋嫋:形容女子轻盈的样子,通常用来描写花的姿态。
  • 洛阳花:指的是洛阳的牡丹,洛阳是中国著名的牡丹之乡。
  • 瑶池:传说中的仙境,常与王母娘娘有关。
  • 乞与:恳求或请求。
  • 浑不爱:完全不喜欢。
  • 毵乌纱:指的是一种黑色的长袍,象征老者的身份。

典故解析:

此诗中的“瑶池”是一个广为人知的神话典故,指的是西王母的居所,象征着长生不老、幸福美满的境地。在古代文学中,牡丹常常被视为富贵和美丽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过(约1050年-1120年),字景亨,号天游,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心态复杂的年代。诗中通过牡丹这一美丽的意象,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和送牡丹韵》是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牡丹的娇美和凄凉的情感。诗的开头通过“娉娉嫋嫋”的描写,赋予了牡丹以生命力,使其仿佛在轻轻舞动,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气息。而接下来将牡丹与“瑶池阿母家”联系在一起,则引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境地的追求。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转向了一种淡淡的哀愁。老者乞求牡丹,却对其并无爱意,显得格外落寞。这种对比使诗意更加深邃,既有对美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无奈,深刻反映了人们在繁华与孤独之间的矛盾心态。

整首诗在字句上简洁明了,却又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展示了刘过作为士人的细腻感受和深刻思考。通过牡丹这一意象,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美的欣赏,更隐喻了对人生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娉娉嫋嫋洛阳花:洛阳的牡丹花,如同轻盈的少女,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
  2. 合在瑶池阿母家:牡丹盛开在仙境中,映衬出它的高贵与美丽。
  3. 乞与老人浑不爱:老者向花求爱,但内心却并不在意,表现出人生的无奈。
  4. 白髯相对毵乌纱:老者与自己身上的长袍形成对比,展示出孤独与失落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将牡丹比作少女,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加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牡丹的描绘及老者的情感反映,探讨了美与人生的关系,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象征富贵与美丽。
  • 瑶池:代表理想与美好的境地。
  • 老人: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对美好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娉娉嫋嫋”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老人
    B. 牡丹花
    C. 瑶池

  2. “乞与老人浑不爱”中“浑”字的意思是? A. 完全
    B. 一半
    C. 少许

  3. 诗中提到的“瑶池”与哪个神话人物相关? A. 孟尝君
    B. 王母娘娘
    C. 李白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
  • 白居易《花易落》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象,但更侧重于对时令变化的感受,与刘过的对美的追求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