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即事)》

时间: 2025-01-04 13:46:35

画隼横江喜再游。

老鱼跳槛识清讴。

流年未肯付东流。

黄菊篱边无怅望,白云乡里有温柔。

挽回霜鬓莫教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即事)
作者:苏轼

画隼横江喜再游。
老鱼跳槛识清讴。
流年未肯付东流。
黄菊篱边无怅望,
白云乡里有温柔。
挽回霜鬓莫教休。


白话文翻译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流逝的感慨。画隼在江面上飞翔,诗人因再次游玩而感到喜悦;老鱼跃出水面,似乎在吟唱着清澈的歌谣。流年似乎不愿意随东流而去,黄菊在篱笆旁不再让人感到怅惘,白云在乡间自由自在,给人一种温柔的感觉。诗人希望能够挽回已白的鬓发,不要轻言休止。


注释

  • 画隼:即画出的一只隼,隼是一种猛禽,象征着自由与力量。
  • 老鱼:指年老的鱼,象征着经历过沧桑的生命。
  • 跳槛:跳过水中的篱笆,形象地描绘出老鱼的灵动。
  • 流年:指光阴的流逝。
  • 黄菊:秋天盛开的菊花,象征着成熟与安逸。
  • 霜鬓:白发,常用来比喻年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著称,作品数量众多,涵盖诗、词、文等多个领域。

创作背景

《浣溪沙(即事)》写于苏轼晚年,正值其仕途多舛,心境复杂之时。作品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在逆境中仍保持的乐观态度。


诗歌鉴赏

苏轼的《浣溪沙(即事)》是一首自然与人生哲学相结合的诗作。诗中的画隼和老鱼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开头的“画隼横江喜再游”展现了诗人对再次游览江边的欢愉,表达了内心的自由与放松。接着“老鱼跳槛识清讴”则通过老鱼的跃动,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尽管它已年老,却依然能在清流中欢快地跳跃。这种对生命活力的赞美与对流年无情的感慨形成鲜明对比。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黄菊篱边无怅望”展现了对生活的淡然,虽然人生如黄菊般短暂,但在安静的乡村里,白云飘荡,令人倍感温柔。最后一句“挽回霜鬓莫教休”更是点明了诗人的内心渴望,尽管岁月无情,他仍希望能在流逝中把握住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哲学启示,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画隼横江喜再游
    描绘出一幅画面:隼在江面飞翔,诗人因此感到高兴,表明其游玩之乐。

  2. 老鱼跳槛识清讴
    老鱼跃出水面,似乎在唱着清澈的歌谣,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3. 流年未肯付东流
    光阴似乎不愿意如江水般流逝,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留恋。

  4. 黄菊篱边无怅望
    在篱笆旁的黄菊盛开,没有让人感到遗憾,暗示对生命的平和接受。

  5. 白云乡里有温柔
    自然景象中,白云在乡间飘荡,传达出一种温柔的情感。

  6. 挽回霜鬓莫教休
    希望能挽回白发,不要轻言放弃,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与不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流年”比作东流的江水,加深了时间流逝的意象。
  • 拟人:老鱼“识清讴”,赋予鱼以人的情感,让自然更具人性化。
  • 对仗:如“黄菊篱边”与“白云乡里”,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珍惜。诗人在面对时间的无情时,依然保持乐观与温柔,展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画隼:象征自由与力量。
  • 老鱼:象征经历与生命的活力。
  • 黄菊:象征成熟与安逸。
  • 白云:象征纯洁与温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画隼”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鸟
    • B. 一幅画
    • C. 一种植物
    • D. 一种鱼
  2. 填空题:诗中,老鱼的跳跃象征着____。

  3. 判断题:诗人对流年感到无所谓。 (对/错)

答案

  1. A
  2. 生命的活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诗词对比

  • 苏轼《浣溪沙(即事)》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但苏轼更多地表现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与柔软。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