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已惯天涯莫浪愁,
寒云衰草渐成秋。
漫因睡起又登楼。
伴我萧萧惟代马,
笑人寂寂有牵牛,
劳人只合一生休。
白话文翻译:
我已经习惯了天涯海角,别再无端地愁苦。
寒冷的云朵与衰败的草木,渐渐地迎来了秋天。
我懒散地醒来,又登上了楼。
陪伴我的,只有那萧萧的风声,像代替马的声音,
有人在寂静中微笑,对着牵牛花感叹,
那些辛劳的人只应当一生歇息。
注释:
- 已惯:已经习惯。
- 天涯:指远方或四处漂泊的生活。
- 浪愁:无端的愁苦。
- 寒云:寒冷的云。
- 衰草:枯萎的草。
- 漫因:随意地,因为。
- 睡起:刚醒。
- 登楼:上楼。
- 萧萧:形容风声或环境的冷清。
- 代马:代替马的声音,指代马的空灵感。
- 牵牛:牵牛花,表达一种孤寂之情。
- 劳人:辛苦工作的人。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牵牛”可以指代古代的牵牛星(牛郎星),在中国文化中常与七夕的故事有关,象征着爱情与孤独的对比。而“代马”则可能暗指一种孤独的旅途,暗示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705),字容若,清代著名的词人,身世显赫,因其词作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著称。他的作品常流露出对于人生的感悟与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纳兰性德游历天涯、面对人生感悟时,表达了他对离别与孤独的思考,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孤独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已惯天涯莫浪愁”,表达了他对漂泊生活的习惯与淡然,但随之而来的“寒云衰草渐成秋”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诗人在醒来后又登楼,似乎在寻找一种寄托,但伴随而来的却是“萧萧”的冷清与孤独。最后两句“劳人只合一生休”则是对辛劳与安逸的反思,隐含着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索。这种情感在平淡的文字中流露出深邃的哲理,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
已惯天涯莫浪愁:
- 诗人已习惯漂泊的生活,劝自己不要无端地忧愁。
-
寒云衰草渐成秋:
- 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寒冷的云朵与枯萎的草,暗示了生命的衰退与时间的流逝。
-
漫因睡起又登楼:
- 诗人随意地醒来,重新登上楼去,表现出一种懒散与无奈。
-
伴我萧萧惟代马:
- 伴随自己的只有风声,仿佛代马的声音,暗示着孤独的旅程。
-
笑人寂寂有牵牛:
- 有人在这寂静中微笑,似乎在感叹生活的孤独,牵牛花象征着孤独的美。
-
劳人只合一生休:
- 反思辛苦劳作的意义,指出人们应当在某个时刻选择休息与放松。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代马”比喻孤独的旅途,传达内心的感受。
- 对仗:如“寒云衰草”,形成音韵的和谐与美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如“伴我萧萧”使风声似乎在陪伴诗人。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旅途的感悟与对孤独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与个人的感受,反映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天涯:象征着漂泊与流浪。
- 寒云衰草:代表着生命的衰退与孤独的感受。
- 萧萧:传达出一种冷清与孤独的氛围。
- 牵牛: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已惯天涯”意指什么?
- A. 诗人习惯了旅行
- B. 诗人厌倦了生活
- C. 诗人对过去依依不舍
-
“寒云衰草”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秋天的赞美
- B. 对衰老与时间流逝的感慨
- C. 对春天的期待
-
诗中使用的“代马”比喻了什么?
- A. 旅途的孤独
- B. 生命的奔波
- C. 人生的无奈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纳兰性德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悟,但李清照更多体现出对爱情的思考,而纳兰性德则强调孤独与哲理的反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