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

时间: 2025-01-17 08:47:52

楼上珠帘拂疏网,却匀愁黛对凌波。

也知新旧争多少,敢话机头织素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楼上珠帘拂疏网,却匀愁黛对凌波。也知新旧争多少,敢话机头织素多。

白话文翻译:

楼上的珠帘轻轻拂过稀疏的网,却均匀地涂抹着忧愁的黛色,对着凌波的景象。也知道新旧之间的争斗有多少,敢说织机上织出的素布多。

注释:

字词注释:

  • 珠帘:用珠子串成的帘子,常用来形容华丽的装饰。
  • 拂疏网:轻轻拂过稀疏的网状物,可能指珠帘的细密结构。
  • 匀愁黛:均匀地涂抹着忧愁的黛色,黛色指深青色,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眉毛。
  • 凌波:形容水面波光粼粼的样子,也常用来形容女子的轻盈步态。
  • 新旧争多少:指新旧事物之间的争斗或对比。
  • 敢话:敢说,敢于表达。
  • 机头织素:指织机上织出的素布,素布指未经染色的布料。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显涉及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约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新旧事物的思考。可能反映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境遇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新旧事物对比的思考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首句“楼上珠帘拂疏网”描绘了一个华丽的场景,但紧接着的“却匀愁黛对凌波”却透露出一种忧愁的情绪。后两句“也知新旧争多少,敢话机头织素多”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新旧事物争斗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简单朴素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楼上珠帘拂疏网”:描绘了一个华丽的场景,珠帘轻轻拂过稀疏的网状物,营造出一种精致而细腻的氛围。
  2. “却匀愁黛对凌波”:通过“匀愁黛”和“对凌波”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3. “也知新旧争多少”:反映了作者对新旧事物争斗的观察和思考,体现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4. “敢话机头织素多”:表达了作者对简单朴素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复杂社会现象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匀愁黛”将忧愁比作可以涂抹的颜色,形象生动。
  • 对比:通过“珠帘”与“愁黛”、“凌波”与“织素”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华丽场景和忧愁情感的对比,以及对新旧事物争斗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简单朴素生活的向往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珠帘:华丽的装饰,象征着精致和美好。
  • 愁黛:忧愁的情感,象征着内心的复杂情绪。
  • 凌波:水面波光粼粼的样子,象征着美好和轻盈。
  • 织素:简单朴素的生活,象征着纯朴和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匀愁黛”指的是什么? A. 均匀地涂抹着忧愁的黛色 B. 均匀地涂抹着喜悦的黛色 C. 均匀地涂抹着愤怒的黛色 答案:A

  2. 诗中的“凌波”形容的是什么? A. 水面波光粼粼的样子 B. 山峰高耸入云的样子 C. 花朵盛开的样子 答案:A

  3. 诗中的“敢话机头织素多”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复杂社会现象的反思 B. 对简单朴素生活的向往 C. 对华丽装饰的喜爱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梦境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李清照的《如梦令》:通过细腻的意象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女子的忧愁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古意》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意象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简单朴素生活的向往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等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鉴赏。
  •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李清照、苏轼等宋代词人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背景信息和鉴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