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千岁龟歌赠无咎》
时间: 2025-01-19 17:43:11
灵龟千年口不食,以背负床饮其息。
吾家两龟岂徒不食亦不息,寿与万古无终极。
济南晁君博物天地通,夜窥牛斗颇似晋司空。
指我两龟有名字,大龟为九江,小龟号千岁。
老龙洞庭怒,荡覆尧九州。
禹咄嗟,水平流。
九江无波拍天浮,中有大灵背如丘。
南风吹楚泽,莲叶清欲秀。
有物中作巢,一寸立介胄。
霞衣仙人鬓如霜,饮以南极之光芒。
丹颅老客不相见,飞渡东海巢扶桑。
迩来蟠桃枝,有子大如缶。
浮游轻于鸟,江海一回首。
青珊瑚柱碧瑶宫,水仙焚香吹作风。
朝戏莲叶西,暮游莲花东。
秋风莲子熟,归去清江国。
小千岁,大九江,我久不见之,向君案前双。
我谓晁君二物有似我与子,国有守龟吾子是。
灿然天下之宝器,黄金之縢紫瑶匮。
天王端冕史再拜,一逆二从定大事。
我身百无用,颇似千岁潜深渊。
不愿人间贮金藉玉享富贵,但愿寄身江上一叶之秋莲。
万物才不才,用舍不任天。
寄声问晁君,然不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灵龟千年口不食,以背负床饮其息。吾家两龟岂徒不食亦不息,寿与万古无终极。济南晁君博物天地通,夜窥牛斗颇似晋司空。指我两龟有名字,大龟为九江,小龟号千岁。老龙洞庭怒,荡覆尧九州。禹咄嗟,水平流。九江无波拍天浮,中有大灵背如丘。南风吹楚泽,莲叶清欲秀。有物中作巢,一寸立介胄。霞衣仙人鬓如霜,饮以南极之光芒。丹颅老客不相见,飞渡东海巢扶桑。迩来蟠桃枝,有子大如缶。浮游轻于鸟,江海一回首。青珊瑚柱碧瑶宫,水仙焚香吹作风。朝戏莲叶西,暮游莲花东。秋风莲子熟,归去清江国。小千岁,大九江,我久不见之,向君案前双。我谓晁君二物有似我与子,国有守龟吾子是。灿然天下之宝器,黄金之縢紫瑶匮。天王端冕史再拜,一逆二从定大事。我身百无用,颇似千岁潜深渊。不愿人间贮金藉玉享富贵,但愿寄身江上一叶之秋莲。万物才不才,用舍不任天。寄声问晁君,然不然。
白话文翻译
灵龟千年不吃东西,用背负着床来呼吸。我家的两只龟不仅不吃东西也不休息,寿命与万古没有尽头。济南的晁君通晓天地,夜晚观察牛斗星象颇似晋代的司空。他告诉我两只龟的名字,大龟叫九江,小龟叫千岁。老龙在洞庭湖发怒,动荡覆盖了尧的九州。禹叹息,水流平缓。九江平静无波,水面如天一般宽广,中间有大灵龟背如山丘。南风吹过楚泽,莲叶清新欲秀。有东西在其中筑巢,一寸高立着甲胄。穿着霞衣的仙人鬓发如霜,饮着南极的光芒。丹颅老客不见面,飞渡东海在扶桑树上筑巢。近来蟠桃枝上,有果实大如缶。浮游轻盈如鸟,江海一回首。青珊瑚柱碧瑶宫,水仙焚香吹作风。早晨在莲叶西边嬉戏,傍晚在莲花东边游荡。秋风中莲子成熟,归去清江国。小千岁,大九江,我很久没见它们了,向你案前双双。我说晁君这两物像我与你,国有守龟你就是。灿烂天下之宝器,黄金之縢紫瑶匮。天王端冕史再拜,一逆二从定大事。我身百无用,颇似千岁潜深渊。不愿人间贮金藉玉享富贵,但愿寄身江上一叶之秋莲。万物才不才,用舍不任天。寄声问晁君,然不然。
注释
- 灵龟千年口不食:灵龟象征长寿,传说中千年不食。
- 以背负床饮其息:比喻灵龟长寿,用背负床来呼吸。
- 济南晁君:指晁补之,济南人,博学多才。
- 夜窥牛斗颇似晋司空:比喻晁补之观察星象,如同晋代的司空。
- 老龙洞庭怒:比喻洞庭湖的动荡。
- 禹咄嗟:禹叹息,指禹治理水患。
- 九江无波拍天浮:形容九江平静无波,水面宽广。
- 霞衣仙人鬓如霜:形容仙人形象,鬓发如霜。
- 丹颅老客不相见:指仙人不见面。
- 浮游轻于鸟:形容轻盈如鸟。
- 青珊瑚柱碧瑶宫:形容宫殿华丽。
- 秋风莲子熟:比喻时节成熟。
- 万物才不才,用舍不任天:表达万物各有其用,不由天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张耒赠给晁补之的作品,通过灵龟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长寿和自然的向往,以及对晁补之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灵龟为象征,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长寿和自然的向往。诗中“灵龟千年口不食”和“寿与万古无终极”表达了诗人对长寿的渴望,而“九江无波拍天浮”和“南风吹楚泽,莲叶清欲秀”则描绘了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对灵龟的描写,表达了对晁补之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灵龟千年口不食:开篇即以灵龟象征长寿,强调其千年不食的特性。
- 以背负床饮其息:进一步描绘灵龟的神奇,用背负床来呼吸。
- 吾家两龟岂徒不食亦不息:强调家中两龟不仅不食,也不休息,寿命长久。
- 寿与万古无终极:表达对长寿的向往,寿命无止境。
- 济南晁君博物天地通:赞美晁补之博学多才,通晓天地。
- 夜窥牛斗颇似晋司空:比喻晁补之观察星象,如同晋代的司空。
- 指我两龟有名字:晁补之给两龟命名,大龟叫九江,小龟叫千岁。
- 老龙洞庭怒:比喻洞庭湖的动荡。
- 禹咄嗟,水平流:禹叹息,水流平缓,指禹治理水患。
- 九江无波拍天浮:形容九江平静无波,水面宽广。
- 中有大灵背如丘:描绘九江中的大灵龟,背如山丘。
- 南风吹楚泽,莲叶清欲秀:描绘南风吹过楚泽,莲叶清新欲秀。
- 有物中作巢,一寸立介胄:有东西在其中筑巢,一寸高立着甲胄。
- 霞衣仙人鬓如霜:形容仙人形象,鬓发如霜。
- 饮以南极之光芒:仙人饮着南极的光芒。
- 丹颅老客不相见:指仙人不见面。
- 飞渡东海巢扶桑:仙人飞渡东海,在扶桑树上筑巢。
- 迩来蟠桃枝,有子大如缶:近来蟠桃枝上,有果实大如缶。
- 浮游轻于鸟:形容轻盈如鸟。
- 江海一回首:江海一回首,形容轻盈。
- 青珊瑚柱碧瑶宫:形容宫殿华丽。
- 水仙焚香吹作风:水仙焚香吹作风,形容宫殿中的景象。
- 朝戏莲叶西,暮游莲花东:早晨在莲叶西边嬉戏,傍晚在莲花东边游荡。
- 秋风莲子熟:秋风中莲子成熟,时节成熟。
- 归去清江国:归去清江国,形容归隐。
- 小千岁,大九江:小千岁,大九江,指两龟。
- 我久不见之,向君案前双:我很久没见它们了,向你案前双双。
- 我谓晁君二物有似我与子:我说晁君这两物像我与你。
- 国有守龟吾子是:国有守龟你就是。
- 灿然天下之宝器:灿烂天下之宝器,形容珍贵。
- 黄金之縢紫瑶匮:黄金之縢紫瑶匮,形容珍贵。
- 天王端冕史再拜:天王端冕史再拜,形容庄严。
- 一逆二从定大事:一逆二从定大事,形容决策。
- 我身百无用:我身百无用,形容自己无用。
- 颇似千岁潜深渊:颇似千岁潜深渊,形容自己像灵龟一样潜藏。
- 不愿人间贮金藉玉享富贵:不愿人间贮金藉玉享富贵,表达对富贵的淡泊。
- 但愿寄身江上一叶之秋莲:但愿寄身江上一叶之秋莲,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 万物才不才,用舍不任天:万物才不才,用舍不任天,表达万物各有其用,不由天定。
- 寄声问晁君,然不然:寄声问晁君,然不然,表达对晁补之的询问。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灵龟千年口不食”比喻长寿,“九江无波拍天浮”比喻平静宽广的水面。
- 拟人:如“老龙洞庭怒”拟人化洞庭湖的动荡,“南风吹楚泽,莲叶清欲秀”拟人化自然景象。
- 对仗:如“小千岁,大九江”对仗工整,“朝戏莲叶西,暮游莲花东”对仗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灵龟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长寿和自然的向往,以及对晁补之的赞美。诗人通过对灵龟的描写,寄托了自己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富贵的淡泊和对自然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龟:象征长寿和智慧。
- 九江:象征宽广和宁静。
- 千岁:象征长寿和永恒。
- 老龙:象征力量和动荡。
- 莲叶:象征清新和美丽。
- 霞衣仙人:象征仙境和超脱。
- 蟠桃:象征长寿和仙境。
- 青珊瑚柱:象征华丽和珍贵。
- 秋莲:象征归隐和自然。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 灵龟:在中国文化中,灵龟象征长寿和智慧,常被用来比喻长寿和智慧的人。
- 九江:象征宽广和宁静,常用来比喻宽广的心胸和宁静的心态。
- 千岁:象征长寿和永恒,常用来比喻长寿和永恒的事物。
- 老龙:象征力量和动荡,常用来比喻强大的力量和动荡的局面。
- 莲叶:象征清新和美丽,常用来比喻清新美丽的事物。
- 霞衣仙人:象征仙境和超脱,常用来比喻仙境和超脱的事物。
- 蟠桃:象征长寿和仙境,常用来比喻长寿和仙境的事物。
- 青珊瑚柱:象征华丽和珍贵,常用来比喻华丽珍贵的事物。
- 秋莲:象征归隐和自然,常用来比喻归隐和自然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灵龟”象征什么? A. 长寿和智慧 B. 力量和动荡 C. 清新和美丽 D. 华丽和珍贵
-
诗中的“九江”象征什么? A. 宽广和宁静 B. 长寿和永恒 C. 力量和动荡 D. 清新和美丽
-
诗中的“千岁”象征什么? A. 长寿和永恒 B. 宽广和宁静 C. 力量和动荡 D. 清新和美丽
-
诗中的“老龙”象征什么? A. 力量和动荡 B. 长寿和永恒 C. 宽广和宁静 D. 清新和美丽
-
诗中的“莲叶”象征什么? A. 清新和美丽 B. 长寿和永恒 C. 宽广和宁静 D. 力量和动荡
答案:
- A
- A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张耒的其他作品,如《秋怀十首》、《秋日三首》等,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对赤壁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张耒的《九江千岁龟歌赠无咎》与苏轼的《赤壁赋》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 张耒的诗更注重象征意义,通过灵龟等象征物,表达了对长寿和自然的向往。
- 苏轼的赋更注重历史和哲理,通过对赤壁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钱钟书著,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
- 《苏轼全集》,苏轼著,收录了苏轼的多篇赋和诗作。
- 《宋代文学史》,郭绍虞著,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