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刘王故苑》

时间: 2025-01-19 13:46:11

江水东流西日斜,刘郎綦迹尚天涯。

昌华苑外裙腰草,玉液池边鼓吹蛙。

隔陇牛羊闻牧笛,遥林烟火见樵家。

当年翠辇曾游地,留与东风长稻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水东流西日斜,刘郎綦迹尚天涯。
昌华苑外裙腰草,玉液池边鼓吹蛙。
隔陇牛羊闻牧笛,遥林烟火见樵家。
当年翠辇曾游地,留与东风长稻花。

白话文翻译:

江水向东流去,西边的太阳斜挂在天空,刘郎的足迹依旧遥远无踪。
昌华苑外长满了裙腰草,玉液池边蛙声阵阵,宛如乐器在吹奏。
隔着田埂,牛羊的叫声伴随着牧笛,遥远的林间烟火隐约可见樵夫的家。
往年那华丽的车辇曾在此游玩,今留给东风的是长满稻花的田野。

注释:

  • 江水东流:指江水向东流动,象征时间的流逝。
  • 刘郎:指刘邦,汉朝的开国皇帝,常用作典故。
  • 綦迹:指足迹,意为遗迹或踪迹。
  • 昌华苑:历史上著名的园林,暗指繁华的场景。
  • 裙腰草:一种植物,形象地描绘了园外的景色。
  • 玉液池:池塘的美称,象征清澈的水。
  • 隔陇:意为隔着田埂,形容空间的距离。
  • 牧笛:牧羊人吹奏的笛子,营造田园气息。
  • 翠辇:华丽的车辇,象征富贵与繁华。
  • 东风:象征春天,意味着生机与希望。

典故解析:

  • 刘郎:指刘邦,诗中提到的刘郎代表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往昔繁华的怀念。
  • 翠辇:象征着过去的荣耀与奢华,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瑜,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山水田园,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的年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和乡村生活,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城西刘王故苑》是一首充满幽情的古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开篇就以“江水东流西日斜”描绘了时光流逝的无情,江水象征着岁月的流逝,而“刘郎綦迹尚天涯”则引发了对历史的追忆,刘郎的足迹似乎在提醒我们,历史虽然遥远,却依然有其存在的痕迹。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用“昌华苑外裙腰草”和“玉液池边鼓吹蛙”展现了自然的生机,草与蛙的声音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田园画面。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是对人世间变迁的深刻反思。通过“隔陇牛羊闻牧笛,遥林烟火见樵家”的描写,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富有生机的乡村生活场景,仿佛听到了牧笛轻声的呼唤,感受到了樵夫的烟火气息。

最后两句“当年翠辇曾游地,留与东风长稻花”则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希望结合在一起,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生命延续的期待,形成了一种“时光流转、岁月如歌”的感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水东流西日斜:描绘了日落时分江水流动的景象,象征时间的流逝。
  2. 刘郎綦迹尚天涯:提及刘郎(刘邦)的足迹,表达对历史的缅怀。
  3. 昌华苑外裙腰草:描绘园外草木繁盛的景象,渲染自然之美。
  4. 玉液池边鼓吹蛙:表现池边蛙鸣如乐器声,增添生动气氛。
  5. 隔陇牛羊闻牧笛:描写乡村的宁静,伴随着牧笛的声音。
  6. 遥林烟火见樵家:远处樵夫家中升起的烟火,传递生活气息。
  7. 当年翠辇曾游地:回忆往昔的繁华,指华丽的车辇曾游历此地。
  8. 留与东风长稻花:表达对未来的希望,田野的稻花与东风相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液池”比喻清澈的水,增添了诗的意境。
  • 拟人:如“鼓吹蛙”,将蛙声拟人化,赋予其乐器的特性。
  • 对仗:如“江水东流”与“西日斜”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对现世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时光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时光流逝。
  • 刘郎:历史的象征,代表着过往的辉煌。
  • 裙腰草:自然的生机与繁华。
  • 玉液池:清澈与宁静。
  • 牧笛:田园生活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刘郎”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刘备
    • B) 刘邦
    • C) 刘彻
  2. “江水东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生命的短暂
    • B) 自然的美丽
    • C) 战争的残酷
  3. “隔陇牛羊闻牧笛”描绘的是?

    • A) 城市的喧闹
    • B) 乡村的宁静生活
    • C) 战场的景象

答案:

  1. B) 刘邦
  2. A) 生命的短暂
  3. B) 乡村的宁静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黄瑜的诗更倾向于对历史的反思与对乡村生活的描写,而王维则更注重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1. 《明代诗人黄瑜研究》 - 学术论文
  2. 《古诗词鉴赏》 - 诗词评论集
  3. 《明代文学史》 - 相关历史背景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