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高皇神武》
时间: 2025-01-01 15:52: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六州歌头·高皇神武
作者: 李訦 〔宋代〕
高皇神武,善驾驭豪英。
攘北狄,驱群盗,命天膺。
救苍生。奈梦绕沙漠,隔温清,
屈和好,召大将,归兵柄,
列枢庭。公指汴京。
威已振河洛,不顾身烹。
失一时机会,嗟左衽吾民。
痛岳家军。孰扶倾。
久沉冤愤,七十载,还复遇,
帝王真。表遗烈,锡王号,
日照临。激士心。
始认安刘计,宁祸己,是忠臣。
我乘传,访壁垒,想精明。
英气凛然若在,仍题扁昭揭天恩。
笑原头芳草,一死不能春。
交怨人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歌颂了高皇的神武和治国之才,善于驾驭豪杰和英才。他成功地驱逐了北方的敌人,打击了盗匪,得到了天命,拯救了百姓。然而,梦境中的沙漠使人无法释怀,温暖的情感被隔离。他招募大将,掌握军权,设立在枢密院,指挥汴京,威名已在河洛之间流传,不顾个人生死,感叹失去了一次机会,痛心于左衽的人民,谁能来扶持这个倾覆的局面?经过七十年的冤屈,终于遇到了真正的帝王,继承了前朝的烈士遗志,得到了王号,光芒照耀大地,激励了士人的心志。开始领悟安刘的计谋,宁愿自我受难,也要忠于国家。我乘车出行,探访边界,寻求明智的决策。英气依然如故,仍然题写匾额,昭示国家的恩泽。即使到了芳草茵茵的春天,死去也无法再复生,交织着神人之间的怨恨。
注释
- 高皇: 指的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
- 神武: 形容皇帝的威武与神秘。
- 攘北狄: “攘”指驱逐,“北狄”指北方的敌人,特指少数民族。
- 屈和好: 意为屈服于和好的条件。
- 汴京: 指的是开封,宋朝的都城。
- 左衽: 指的是被敌人俘获的百姓,左衽是汉人的衣服穿法,象征汉族的屈辱。
- 岳家军: 指岳飞的军队,象征忠义和抗敌精神。
- 安刘计: 指的是安史之乱后的刘知远的治国策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訦,字惟恭,号德山,宋代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风格豪放而又充满激情。
创作背景
《六州歌头·高皇神武》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面临外敌入侵和内忧外患,作者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开国皇帝赵匡胤的赞美,反映了对国家安定和百姓安宁的渴望。
诗歌鉴赏
《六州歌头·高皇神武》以豪放的气势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高皇(赵匡胤)的丰功伟绩。开头描绘了高皇的神武,强调了其在国家危难时刻的作用,表现出对其治国理政才能的钦佩。词中提到的“攘北狄,驱群盗”,生动地描绘了高皇在军事上的功勋,体现出一种豪情壮志。
随着诗歌的深入,作者转向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百姓困苦的同情和对失去机会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尤其是“久沉冤愤,七十载”一句,揭示了历史的沉重和百姓的苦难,令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个人的渺小。
整首词通过对比和对历史的回顾,表现出对忠臣的敬仰与对“安刘计”的认同,描绘出一个希望与斗争并存的画面。最后一句“交怨人神”,则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表达了在历史长河中,人与神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皇神武: 直接称颂高皇的威武与神秘。
- 善驾驭豪英: 表达高皇能够掌控英才,治理国家。
- 攘北狄,驱群盗: 描述高皇的军事成就,驱逐敌人。
- 命天膺: 意指得到了天命,表明其统治的合法性。
- 救苍生: 强调高皇的仁政,关心百姓的生活。
- 奈梦绕沙漠: 表达对过去的追忆与无法释怀的情感。
- 屈和好,召大将,归兵柄: 讲述招募大将,重掌军权的情景。
- 威已振河洛: 高皇的威名已传遍大江南北。
- 失一时机会: 反思错失的机会,表现出对历史的遗憾。
- 久沉冤愤,七十载: 体现长久的冤屈和历史的沉重。
- 激士心: 激励士人的斗志。
- 一死不能春: 表达对死亡的无奈与春天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高皇比作神武,形象生动。
- 对仗: 词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音乐感。
- 夸张: 对高皇的伟业进行了夸张的描述,增强了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高皇的神武形象,传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注,展现了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渺小,同时表达了对忠臣的敬仰与对未来的期盼,情感基调深沉而激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皇: 象征国家的强大与希望。
- 苍生: 代表人民,体现作者的仁爱之心。
- 北狄: 象征外敌,反映历史的动荡。
- 沙漠: 代表着对往事的追忆与无法摆脱的梦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高皇神武指的是哪位皇帝? A. 赵匡胤
B. 赵佶
C. 赵构
D. 赵匡义 -
词中提到“攘北狄”,其意为: A. 招募士兵
B. 驱逐敌人
C. 平定内乱
D. 和平谈判 -
“久沉冤愤,七十载”中的“冤愤”主要指什么? A. 官员贪污
B. 百姓痛苦
C. 战争带来的伤害
D. 个人失落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满江红·怒发冲冠》 - 岳飞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诗词对比
- 《满江红·怒发冲冠》: 同样表达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敌人的愤怒,气势磅礴。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关注于人事无常与对理想的追寻,体现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两宋词人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