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徐雪江即事》

时间: 2025-01-19 15:32:45

万里起青烟,旌旗若涌泉。

国家开气数,陵谷见推迁。

避难浑无地,偷生赖有天。

夜来闻大母,已自纳降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里起青烟,旌旗若涌泉。
国家开气数,陵谷见推迁。
避难浑无地,偷生赖有天。
夜来闻大母,已自纳降笺。

白话文翻译

远处的青烟袅袅升起,像是旌旗在泉水中汹涌而出。
国家开疆拓土的气象,山陵和谷地都在变迁。
躲避灾难却无处可去,苟且偷生只能靠天意。
昨夜听到母亲的声音,已经将降书送上。

注释

  • 万里:形容距离遥远。
  • 青烟:指远方升起的烟雾,象征战争或动荡。
  • 旌旗:军旗,象征军队的活动。
  • 开气数:形容国家开疆拓土的气象。
  • 陵谷:山陵与谷地,象征地理变化。
  • 避难浑无地:形容无处可避的困境。
  • 大母:指母亲,可能象征国家或故乡。
  • 纳降笺:递交投降的书信。

典故解析

“降笺”在古代战争中常用以表示投降,意味着在困境中不得已而为之。诗中提到“夜来闻大母”,可以理解为对家乡的思念或对国家的归属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字季舜,号韵斋。以其词风清新畅达、富有情感而著称。其作品常反映当时的社会动荡和个人的感受。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动荡时期,国家面临内忧外患,诗人以诗抒发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苦闷,表达了对故乡和母亲的眷恋。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青烟”开篇,营造出一种动荡不安的气氛,瞬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战争和变迁的时代。诗中反复出现的地理意象,如“陵谷”,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也暗示着国家的兴衰。诗人在“避难浑无地”的无奈中,透出一种深深的绝望感,这种感受在战争和动乱中尤为常见。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夜来闻大母”的细腻描绘,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安宁生活的渴望。最后一句“已自纳降笺”更是直接表露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屈服,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下个体的脆弱和无助。

这首诗不仅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同时也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里起青烟:描绘远方战火连天,烟雾缭绕,暗示国家动荡。
  • 旌旗若涌泉:军队如泉水般涌动,显示战争的激烈。
  • 国家开气数:国家正在经历重大变革,暗示历史的演变。
  • 陵谷见推迁:山川地貌因战争而变迁,象征历史的无情。
  • 避难浑无地:无处可去,表达个人的困境与绝望。
  • 偷生赖有天:生存依赖于天命,暗指无奈与无助。
  • 夜来闻大母:夜晚听到母亲的声音,象征对故土的思念。
  • 已自纳降笺:已递交投降书,反映无奈与屈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旌旗若涌泉”,形象地表现军队的涌动。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象征:青烟与军旗象征战争,母亲的声音象征故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展现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绝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烟:象征战争、动荡。
  • 旌旗:象征军队、国家。
  • 陵谷:象征地理变化、历史变迁。
  • 大母:象征故乡、母亲的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烟”象征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繁荣
    D. 自然

  2. 诗人在哪一句中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A. 万里起青烟
    B. 夜来闻大母
    C. 国家开气数
    D. 陵谷见推迁

  3. “已自纳降笺”意味着什么? A. 反抗
    B. 投降
    C. 战斗
    D. 离开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对故乡的思念。
  • 《登高》 - 杜甫:反映了诗人在国破家亡时的心境。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汪元量的这首诗更多的是对国家命运的沉思,而李白的作品则更为豪放,表达了个人的壮志豪情。两者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但情感基调却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和徐雪江即事》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