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时间: 2025-01-08 02:28: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声声慢》
作者:陈方恪 〔清代〕
石桥冰泮,屐路苔疏,还从岁晚相逢。
细雨吴郎,几回梦想春容。
银屏夜凉初觉,引醉魂低袅香风。
铢衣软,向玲珑灯馆,弄影奁空。
前事故山愁绝,伴岩扉临水,目送飞鸿。
漫道如今,相思人比花浓。
天涯料怜雅澹,有檀奴俏染蛮红。
凝恨处,伫崔徽长在画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一个寒冷的冬季夜晚,通过细雨和回忆,思念着远方的爱人。诗中提到石桥、苔藓的路、吴郎的细雨,表达了对曾经相逢的怀念。夜晚的凉意唤醒了醉意,香风轻拂,让人沉醉其中。提及到的“铢衣软”和“玲珑灯馆”,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又柔和的氛围。接着,诗人回忆起过去的愁苦,目送飞鸿,感叹如今的相思更加浓烈。最后,诗人借用檀奴的俏丽与蛮红,表达了对美的渴望和思念的深沉。凝聚在画中的恨意,也让人感受到那份静默的思念。
注释:
- 石桥冰泮:冰雪融化的石桥,象征寒冷的冬季。
- 屐路苔疏:木屐踏在稀疏苔藓的小路上,表现出一种安静的氛围。
- 吴郎:指诗人心目中的理想男子或爱人。
- 银屏:古代窗户的别称,可能指代房间的内部环境。
- 铢衣软:形容衣物柔软,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 玲珑灯馆:形容灯光明亮、环境雅致的小屋子。
- 飞鸿:象征远方的游子,带有思念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方恪(约1600年-约1680年)是清代诗人,字子华,号山岚,江苏人。其诗风清丽,常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见称。
创作背景:
《声声慢》创作于清代,正值作者经历人生起伏、情感波动的时期,诗中流露出的深情与怀念正是他对生活和情感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声声慢》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慢词,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爱情的深切思念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勾勒出一个清冷而又温柔的夜晚,细雨缠绵,仿佛将过往的美好时光唤醒。诗中提到的“石桥”、“屐路”、“细雨”都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画面,暗示着诗人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向往。而“引醉魂低袅香风”一句,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展现出诗人内心的迷醉与幸福。
整首词的结构紧凑,情感层次分明,前半部分多是回忆与细节的描写,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未来的思考和对情感的深入探讨。特别是结尾“凝恨处,伫崔徽长在画中”,把思念和恨意融为一体,展现了那种深沉而又复杂的情感。诗人在描绘爱情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令人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石桥冰泮,屐路苔疏:描绘冬季的景象,暗示时光的流逝。
- 还从岁晚相逢:回忆与爱人相逢的情景。
- 细雨吴郎,几回梦想春容:细雨中想起心中理想的爱人,渴望春天的温暖。
- 银屏夜凉初觉,引醉魂低袅香风:夜晚的凉意使人觉醒,沉醉在香气中。
- 铢衣软,向玲珑灯馆,弄影奁空:柔软的衣物与温馨的环境,让人感到安逸。
- 前事故山愁绝:回忆过去的愁苦。
- 伴岩扉临水,目送飞鸿:在山水之间,目送远方的游子,感慨万千。
- 漫道如今,相思人比花浓:如今的相思愈发浓烈,超过花的美丽。
- 天涯料怜雅澹,有檀奴俏染蛮红:对远方爱人的怜惜与渴望。
- 凝恨处,伫崔徽长在画中:恨意凝聚在心,仿佛那一幅画中永恒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鸿”比喻远方的游子,表达思念之情。
- 拟人:如“引醉魂低袅香风”,让香风仿佛有情感般地环绕。
- 对仗:如“石桥冰泮,屐路苔疏”,形成和谐的节奏。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思念与追忆,同时也折射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基调深沉而又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桥:象征坚固的爱情。
- 细雨:暗示柔情与思念。
- 飞鸿:象征远方的游子与思念。
- 玲珑灯馆:指代温暖与憧憬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细雨吴郎”指的是?
- A. 诗人的朋友
- B. 诗人理想中的爱人
- C. 诗人的父亲
-
“飞鸿”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远方的游子
- B. 春天的鸟
- C. 过往的回忆
-
诗中提到的“铢衣软”体现了什么情感?
- A. 温暖与安逸
- B. 寒冷与孤独
- C. 迷茫与失落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纳兰性德《木兰花》
诗词对比:
-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但《声声慢》更加强调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却更多表现出一种豪放与洒脱,与陈方恪的细腻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陈方恪研究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