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时间: 2025-01-07 21:31:03意思解释
声声慢
作者: 李慈铭 〔清代〕
原文展示:
墙垂薜荔,砌上莓苔,愁痕刚界朱栏。
杏白梨红,次第做尽春寒。
曲池抱阶如镜,问何人照影窗前。
斜阳地,指茸茸翠草,曾阁秋千。
我本伤春狂客,趁蝶帘燕户,钿坠筝筵。
载酒迟来,花间谁擘蛮笺。
红楼只今已改,觅残题犹在屏山。
归去晚,听东风,盈路杜鹃。
白话文翻译:
墙边的薜荔垂挂,石阶上长满了莓苔,愁绪刚好在朱栏外分界。杏花白,梨花红,春寒的日子一一过去。曲池环抱着台阶如同一面镜子,问谁能照见窗前的影子。斜阳照在地面,指着那青翠的草地,曾在这里玩秋千。我本是一个伤春的狂客,趁着春日的蝴蝶和燕子,享受着钿坠的筝音宴会。载着酒来得有些迟,花间又有谁在写蛮笺?红楼如今已改,寻觅残留的诗句依旧在屏山。归去已晚,听到东风中,满路的杜鹃声。
注释:
- 薜荔: 一种攀援植物,常用于形容墙边的绿意。
- 莓苔: 一种小型植物,生长在石阶缝隙中,象征着自然的生机。
- 朱栏: 红色的栏杆,常见于园林建筑,寓意美丽的风景。
- 曲池: 弯曲的小池塘,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蛮笺: 古代一种书写用的纸,常用于写信或诗文。
典故解析:
“我本伤春狂客”提到的“伤春”是古代诗人面对春天离去而感到的忧伤,是一种常见的文学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慈铭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冷暖,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春天,诗人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逝去春光的感慨与无奈。
诗歌鉴赏:
《声声慢》是李慈铭的一首杰出作品,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与深厚的情感。词的开头以“墙垂薜荔,砌上莓苔”勾勒出春天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阴郁的氛围。接着,以“愁痕刚界朱栏”引入了愁思,这种情感在整个词中弥漫,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美好和短暂。
在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中,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外在世界紧密结合。曲池、斜阳、翠草等意象不仅展现了春日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特别是最后一段,诗人以“归去晚,听东风,盈路杜鹃”收尾,既有对归途的思索,也有对春天的缅怀,整首词在情感的高潮中落幕,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墙垂薜荔,砌上莓苔”:描绘墙角的绿意,营造春天的气息。
- “愁痕刚界朱栏”:愁思与美景交织,表达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杏白梨红,次第做尽春寒”:描绘春花的盛开,映衬春天的流逝。
- “曲池抱阶如镜”:池水如镜,反射出周围的宁静与美丽。
-
修辞手法:
- 比喻: “曲池抱阶如镜”巧妙地将水面比作镜子,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拟人: “问何人照影窗前”赋予了景物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 诗中流露出对春天的眷恋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薜荔: 象征生命与繁荣,同时也暗示着难以摆脱的忧愁。
- 曲池: 代表着内心的宁静和自然的和谐美。
- 杜鹃: 在古诗中常象征着哀伤与思念,暗示着对逝去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墙垂薜荔”中“薜荔”指的是?
- A. 一种花
- B. 一种攀援植物
- C. 一种树木
-
诗中提到“杏白梨红”主要描绘的是什么?
- A. 春花
- B. 秋叶
- C. 冬雪
-
“归去晚,听东风,盈路杜鹃”描述了什么样的情景?
- A. 秋天的景象
- B. 春天的归途
- C. 夏天的欢乐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李慈铭的《声声慢》都展现了对生命的感慨,但李白的豪情壮志与李慈铭的细腻忧伤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