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时间: 2025-01-06 06:03: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家傲》
作者: 米友仁 〔宋代〕
从古荆溪名胜地。
溪光万顷琉璃翠。
极望荷花三十里。
香喷鼻。
我舟日在花间舣。
向晚余霞收散绮。
遥山抹黛天如水。
满引一尊明月里。
微风起。
萧然真在华胥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古荆溪这一名胜之地,溪水清澈如琉璃,远望三十里外的荷花,散发着阵阵香气。我的小舟停靠在花丛中,傍晚时分,余辉洒落,云霞收敛,远处的山脉如同黛色的水墨画。月亮在水中映照,微风轻轻吹拂,让人感到恍若身处华胥氏的理想世界。
注释:
- 荆溪: 古代著名的风景区,指的是荆溪水域。
- 琉璃翠: 形容溪水清澈透明,色彩如同美丽的琉璃。
- 荷花: 这里指代盛开的荷花,象征美丽与清香。
- 舣: 停泊、靠岸的意思。
- 余霞: 傍晚时分的余晖,形容天边的彩霞。
- 抹黛: 形容山的颜色深邃如同涂抹的黛色。
- 华胥氏: 传说中的理想国度,象征着美好与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米友仁(约1070-1150),字子升,号延龄,宋代著名画家和诗人,擅长山水画,诗风清新脱俗,作品常反映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发展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宁静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动荡时代的反思。
诗歌鉴赏:
《渔家傲》是一首以自然景色为主题的抒情诗,透过清澈的溪水、绚丽的荷花、悠远的山景,展现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生活画面。诗的开头以“从古荆溪名胜地”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风光旖旎的境地。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的美好,尤其是“香喷鼻”的荷花,似乎让人嗅到了那份清新的气息。
随着诗的推进,诗人将时间推进到傍晚,描绘出“向晚余霞收散绮”的景象,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远山的描绘“遥山抹黛天如水”更是将自然的宁静与诗人的心境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最后,诗人以“微风起”收尾,仿佛将这份静谧与美好凝固在了时间中。
整首诗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诗人在繁华过后,寻求内心的宁静。通过自然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从古荆溪名胜地: 引入整个诗篇,设定了场景背景。
- 溪光万顷琉璃翠: 描绘了溪水的清澈与广阔,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极望荷花三十里: 远望的视角,突出自然的美景。
- 香喷鼻: 令人愉悦的气味,增强了诗的感官体验。
- 我舟日在花间舣: 把自己融入自然之中,表现亲近的态度。
- 向晚余霞收散绮: 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自然景色的变化。
- 遥山抹黛天如水: 远处的山与天空的和谐,展示了自然的壮美。
- 满引一尊明月里: 月亮的倒影,象征着宁静与梦幻。
- 微风起: 轻柔的风,给人以舒适的感觉,结尾处的留白让人回味无穷。
- 萧然真在华胥氏: 诗人的理想与现实交融,体现出一种超脱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 “溪光万顷琉璃翠”将溪水比作琉璃,生动地表现了其清澈。
- 拟人: “余霞收散绮”让自然发生了情感变化,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 “遥山抹黛天如水”中的“遥山”和“天”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结构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展示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融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荆溪: 象征着自然的美好和人们向往的乐土。
- 荷花: 代表着纯洁与美丽,传达出香气四溢的生机。
- 明月: 象征着宁静与理想,是诗人内心的寄托。
- 微风: 传递出一种轻松和惬意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荆溪”是指哪种地方?
A. 山峰
B. 水域
C. 森林
D. 城市 -
“香喷鼻”主要指代的是哪个意象?
A. 山
B. 荷花
C. 月亮
D. 溪水 -
诗中提到的“华胥氏”象征着什么?
A. 繁华
B. 理想
C. 现实
D. 历史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春江花月夜》与《渔家傲》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多体现了江河的流动与月色的柔美,而后者则侧重于静谧的荷花与溪水。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前者带有浪漫色彩,后者更显宁静致远。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词典》
-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