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时间: 2025-01-19 13:53: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吴藻 〔清代〕
忽注横波,渐透华池,灵犀暗通。
似香参禅味,雨花飞白,真传仙笈,日影移红。
呼吸难调,瞢腾欲醉,几点荷珠泻碧筒。
娇喉错,把九天咳唾,粉碎虚空。
无端愁上眉峰。算寂寞何人念玉容。
纵未轻一笑,也能喷饭,自从多病,更怕伤风。
咒并鸦娘,占同蟢子,慎莫偷窥隔绮栊。
谁曾见,只误疑清吷,声出瑶宫。
白话文翻译:
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景象,波光粼粼的水面逐渐透出华丽的池塘,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心灵交汇。接着,诗人用“香参禅味”来形容那种氛围,就像雨花飞舞,真传的道理似乎在阳光下变得更明亮。
然而,诗人感到心情难以平复,似乎陷入了醉意中,几滴荷花的露珠悄然滑落。娇美的声音仿佛在九天之上轻轻咳嗽,打破了宁静的虚空。
无端的愁苦在眉头上浮现,感叹寂寞之中,谁会念及那美丽的容颜。即使未曾轻笑,也能令人开怀大笑,自从多病之后,反而更怕受到风寒。
咒语和鸦娘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谨慎些不要窥视那隔着华丽窗帘的秘密。
谁又曾见过,那清澈的声音只是误以为是瑶宫中传出的乐声。
注释:
- 横波:形容水波的横向涌动。
- 华池:华丽的池塘,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观。
- 灵犀暗通:形容心灵相通,默契而不言。
- 香参禅味:香气中蕴含禅意,指一种恬静的气氛。
- 雨花:形容雨滴如花般飞洒。
- 九天:古代神话中天上的宫殿,常用来形容高远的境界。
- 咒并鸦娘:指一种神秘的咒语和声音,带有神秘色彩。
- 瑶宫:传说中的仙宫,象征着美好的境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藻(约1640-约1710),清代诗人,字仲明,号白华,浙江人。他的诗风清新婉约,常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为主题,作品多描写风花雪月。
创作背景:
《沁园春》创作于清代,那时社会动荡,文人常通过诗词抒发内心情感,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沁园春》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开篇便以“忽注横波,渐透华池”引入,描绘出春日水波荡漾的美丽景象,给人以视听的享受。接下来的“灵犀暗通”,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相通的默契,仿佛在诉说着人际之间的无言情感。
诗中通过自然元素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美好的追求,尤其是“似香参禅味,雨花飞白”一句,展示出一种禅意的宁静与淡泊。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内心的愁苦逐渐浮现,“无端愁上眉峰”便是情感的转折,诗人意识到即使在美丽的自然中,内心的孤独依然存在。
整首诗在描绘美景的同时,展现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思考,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忽注横波:突然涌起的波浪,象征内心情感的波动。
- 渐透华池:水面逐渐清晰,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 灵犀暗通:暗指心灵的沟通,体现人与人之间的默契。
- 似香参禅味:暗喻一种超脱的境界。
- 呼吸难调:形容内心的烦躁和不安。
- 娇喉错:娇美的声音,暗示对美的向往。
- 无端愁上眉峰:无端的愁苦浮现在眉头,体现内心的矛盾。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香参禅味”等比喻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使情景交融。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美好自然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宁静美好生活的追求,传达出一种淡泊与无奈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横波:象征着内心的波动。
- 华池:代表美好的自然景象。
- 雨花:象征着纯洁与美好。
- 九天:暗示超脱与高远的境界。
- 荷珠:象征着生命的清新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沁园春》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吴藻
- D. 苏轼
-
诗中“灵犀暗通”常用来形容什么?
- A. 美丽的景色
- B. 心灵的沟通
- C. 人际的冲突
- D. 自然的变化
-
诗中提到的“九天”指代的是:
- A. 地下
- B. 天上的宫殿
- C. 地球
- D. 月亮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夜泊牛津》——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沁园春》与《春江花月夜》,两者都描绘自然景象,但《春江花月夜》更多表现了月光下的宁静与孤独,而《沁园春》则强调了内心的情感波动与对美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吴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