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题王山长小像》
时间: 2025-01-19 13:44: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题王山长小像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己卯之秋,余甫成童,流观简编。
见诸省贤书,楚材最妙,于中杰作,数子尤传。
旧雨石霞,金昆亦世,先后同吟杕杜篇。
昭邱上,只思君不见,君在谁边。
相逢各已华颠。算燕市论交亦偶然。
叹破砚枯琴,此间孤冷,豪丝脆管,别屋夭妍。
三尺生绡,一泓冰雪,貌尔萧疏老郑虔。
掀髯笑,笑人间何限,图画淩烟。
白话文翻译
在己卯年的秋天,我刚刚成童,流连于简编的书籍中。
看到各省的贤士所著,楚国的才子最为出色,其中的杰作,几位才子更是传颂。
旧友如石霞、金昆等也在此世,曾同吟《杕杜》篇章。
在昭邱之上,只是对你思念不已,却不知道你身在何方。
相遇时各自已是风华正茂,算是在燕市的交谈也只是偶然。
叹息破损的砚台与枯萎的琴,此处孤寂冷清,华丽的丝竹乐器,别处的美景娇艳。
三尺长的生绡,映照着一泓冰雪,你的容颜萧疏如老郑虔。
掀起胡须微笑,笑看人间何其有限,图画如烟飘渺。
注释
- 己卯:指的是农历的第38个年份,即与干支纪年法相关的年份。
- 流观简编:流连于简要的书籍。
- 楚材:指楚国的才子。
- 杕杜:指《杕杜诗》,是古代诗歌。
- 昭邱:古地名,描述对友人的思念。
- 华颠:指风华正茂,意为年轻时的美好。
- 燕市:指当时的集市。
- 破砚:指砚台破损,象征创作的艰辛。
- 生绡:一种轻薄的丝织物。
- 郑虔:古代书法家,象征清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26年-约1700年),字子隐,号梅溪,晚号闻钟老人,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与文赋,风格清新脱俗,注重抒情与意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己卯年,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与对往昔的怀念。在诗中,作者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现在的孤寂,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沁园春 题王山长小像》是陈维崧的一首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诗中融入了对楚国才子的赞美,展现了文学的传承与交流。通过描绘旧友及其作品,诗人表达了对昔日光辉岁月的追忆,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伤。
诗的开头以“己卯之秋”引入,时间的点明使得情感更为具体。诗人通过对古代名人的提及,展现了对文化的敬仰与对友人的思念。尤其是“君在谁边”的反复,表现了深深的孤独感与对友人的渴望。后面“叹破砚枯琴”则象征了创作的艰辛与内心的孤冷。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带给读者深刻的共鸣。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诗人将个人情感与社会文化相结合,使诗作更具层次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己卯之秋,余甫成童”:时间背景,诗人自述年少。
- “流观简编”:描述流连于书籍中,表现出对学识的渴望。
- “见诸省贤书,楚材最妙”:赞美楚国才子,展现对文学的崇敬。
- “旧雨石霞,金昆亦世”:提到旧友,表达怀念。
- “昭邱上,只思君不见”:直接表达思念之情。
- “相逢各已华颠”:强调时光流逝,大家都已长大。
- “叹破砚枯琴”:感慨创作的艰辛和孤独。
- “三尺生绡,一泓冰雪”:意象中融入自然之美与人之情。
- “掀髯笑,笑人间何限”:以轻松的态度面对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绡”和“冰雪”对比,表现清冷的情感。
- 拟人:通过“掀髯笑”描绘人物形象,增强画面感。
- 对仗:全诗多处对仗,增强了节奏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往昔的追忆,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孤独感与生命的无常,展现了对文学与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象征成熟与收获,同时也暗示着衰败与孤独。
- 砚台:象征文化与创作,破损则暗示创作的艰辛。
- 生绡:轻盈而美丽,象征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 冰雪:清冷,象征孤独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楚材”是指哪个方面的人物? A. 武将
B. 文人
C. 商人
D. 学者 -
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主要表现在诗的哪一句中? A. “己卯之秋”
B. “君在谁边”
C. “三尺生绡”
D. “掀髯笑” -
“叹破砚枯琴”中“破砚”象征着什么? A. 友谊的破裂
B. 创作的艰辛
C. 时光的流逝
D. 生活的无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 李白
- 《秋夕》 杜甫
诗词对比:
- 陈维崧与李白的作品都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陈维崧更注重细腻的情感刻画,而李白则多以豪放的气魄和澎湃的情感著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陈维崧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以上内容为《沁园春 题王山长小像》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对你理解与欣赏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