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仙 陶凫芗先生嘱题《客舫填词图》》
时间: 2025-01-04 08:45: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流水涓涓,正极目一片暮愁空阔。轻约小艇如凫,呼云度环碧。知多少吟莺心事,奈过了翠阴时节。枫外题红,莼边采绿,浑是秋色。更转眼树老江潭,叹客里匆匆记游历。惆怅满襟幽恨,付蘋洲渔笛。人自远汀芦做暝,渐凉光移上苔石。想见清夜推篷,暗灯明雪。
白话文翻译:
流水轻轻流淌,眼前是一片愁苦的黄昏空旷景象。轻巧的小船像鸭子一样,穿行在碧绿的水面上。心中有多少黄莺的吟唱,然而已过了翠绿阴影的时节。枫树外的红叶,莼菜边的绿意,尽是秋天的色彩。转眼间树木在江潭边老去,感叹身为客人在外匆匆游历。满怀惆怅与幽怨,寄托在蘋洲渔笛上。人自远方的芦苇荡里归来,渐渐地,凉意移上苔藓石头。想象在清冷的夜晚推开船篷,微暗的灯光映照着雪白的景色。
注释:
- 涓涓:水流细小而连续的样子。
- 极目:目光所及,远望。
- 轻约:轻巧而优雅。
- 莼:一种水生植物,常作菜食用。
- 蘋洲:指水边的洲滩,常见于渔舟活动的地方。
- 汀:水边的沙洲或小岛。
- 苔石:长苔藓的石头,常在潮湿的地方出现。
典故解析:
- 黄莺:象征着愁苦和思念的情感,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表达离愁别绪。
- 蘋洲渔笛:渔笛常代表着渔民的生活,反映了作者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夔生,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及其与人情的交融,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季,正值作者感受到自然变化带来的情感波动,结合了个人的经历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琵琶仙》是一首充满秋意的抒情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以“流水涓涓”引入,构建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接着,诗中描绘的小艇与黄莺,勾勒出一种孤独的美,象征着诗人在世俗中的漂泊与思念。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将视线转向秋天的景象,红叶与绿水交织,展现出一幅秋日的画卷。这不仅是自然的变化,更是心境的写照。随着树木的老去,诗人感叹人生的匆匆与无常,情感愈加沉重,似乎在向读者传达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最后,诗人想象在宁静的夜晚,清冷的灯光映照下的雪,产生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这种结合使得整首诗在意境上达到一种和谐美,既有对秋色的描绘,也有对人生的哲思,给人以深思与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流水涓涓,正极目一片暮愁空阔。":流水轻轻流淌,眼前是一片愁苦的黄昏空阔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
- "轻约小艇如凫,呼云度环碧。":小艇轻巧如鸭子,穿行于碧水之间,展现了优雅的自然之美。
- "知多少吟莺心事,奈过了翠阴时节。":心中黄莺的吟唱,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 "枫外题红,莼边采绿,浑是秋色。":秋天的色彩在枫树和莼菜中交织,展现出浓厚的秋意。
- "更转眼树老江潭,叹客里匆匆记游历。":感叹树木的衰老与身为客人的匆忙,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
- "惆怅满襟幽恨,付蘋洲渔笛。":满怀惆怅与幽怨,寄托在渔笛声中,表达对生活的感慨。
- "人自远汀芦做暝,渐凉光移上苔石。":人从远方归来,感觉渐凉,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 "想见清夜推篷,暗灯明雪。":想象夜晚中推开船篷,烛光映照雪景,形成一种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小艇比作鸭子,生动形象。
- 拟人:流水、黄莺等拟人化,赋予情感。
- 对仗:如“枫外题红,莼边采绿”,使语言更加对称和谐。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传达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自然美的热爱,情感深邃而富有哲思。
意象分析: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
- 小艇:代表孤独与漂泊的生活状态。
- 黄莺:象征思念与愁苦。
- 枫红:表现秋天的成熟与衰败。
- 蘋洲渔笛:寄托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流水涓涓”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船的漂泊
- C. 秋天的景色
-
“轻约小艇如凫”中的“小艇”是比作什么?
- A. 鸭子
- B. 鱼
- C. 鸟
-
诗中的“惆怅满襟幽恨”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愁苦
- C. 无奈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天净沙·秋思》 by 马致远
诗词对比:
- 杜甫《秋夕》描绘了秋天的孤寂,与杨夔生的《琵琶仙》在情感基调上相似,但前者更多关注个人的哀愁,而后者则结合了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