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仙 送褚孝通移疾归杭州,孝通新悼亡》
时间: 2025-01-01 12:31: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琵琶仙 送褚孝通移疾归杭州,孝通新悼亡》
作者: 朱祖谋 〔清代〕
归到西湖,未应误豆荚樱珠时节。
无那孤瑟弦空,春声带愁咽。
兰棹涴残鹃泪点,怕啼湿故裙尘箧。
中酒年光,收帆兴绪,容易华发。
待催办腰笛单衫,趁苕水东边旧时月。
相送荷花一路,把君恩重说。
春渐老幽单客枕,拚十年逝水销别。
可奈江国漂花,瘴天啼鴂。
白话文翻译
回到西湖,正是豆荚樱珠的时节,但却不应错过。
孤独的瑟琴,空荡荡的,春天的声音中夹杂着愁苦的低吟。
兰舟染着残留的杜鹃泪点,怕是啼哭时弄湿了旧裙和尘封的箧子。
酒中光阴荏苒,收起帆船,兴致容易让人白了发。
待到催促着笛声和单衫,趁着苕水东边的旧时明月。
一路送行荷花,把对君恩的重重叮咛说尽。
春天渐渐老去,孤单的客人在枕边,拼尽十年的时光,随水而逝。
可怜江国漂浮的花朵,瘴气中的鸟儿悲鸣。
注释
- 豆荚樱珠:指春天樱花盛开的时节,象征着美好的时光。
- 孤瑟弦空:孤独的瑟琴没有伴奏,暗示孤寂与愁苦。
- 兰棹:指用兰草制作的船桨,具有文雅之意。
- 杜鹃泪点:杜鹃鸟啼叫,带有伤感的意象。
- 华发:指年华易逝,白发渐生的感叹。
典故解析
- 西湖: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常被文人墨客所咏叹,是离愁别绪的重要象征。
- 荷花:象征纯洁与美好,常在诗词中代表离愁与送别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祖谋,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诗作常常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满含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朱祖谋为送别友人褚孝通时,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与惜别之情,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琵琶仙》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于春天逝去的惋惜。开篇以“归到西湖”引入,立即营造出一种熟悉又亲切的氛围,西湖的美丽画面让人心生向往。然而,紧接着的“未应误豆荚樱珠时节”却暗示着一种错过与遗憾。诗中“孤瑟弦空”的意象象征着孤独与内心的愁苦,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诗人细腻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设身处地地展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不舍。尤其是“怕啼湿故裙尘箧”一句,细腻到让人感受到物品的情感投射,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对过去的缅怀与珍视。同时,诗中对酒的提及,反映了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感悟的沉思。
后半部分的“待催办腰笛单衫”,让人联想到即将到来的离别,既有催促的急切,也有难舍的情感;而“春渐老幽单客枕”,则是一种对孤独的深刻体悟,似乎在预示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岁月中变得愈发脆弱。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显示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归到西湖,未应误豆荚樱珠时节:回到西湖,正是樱花盛开的美好时节,暗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无那孤瑟弦空,春声带愁咽:孤独的瑟琴没有伴奏,春天的声音中带着忧伤。
- 兰棹涴残鹃泪点,怕啼湿故裙尘箧:兰舟上沾满了杜鹃的泪水,害怕哭泣时弄湿了旧裙和尘封的物品。
- 中酒年光,收帆兴绪,容易华发:在酒中感叹光阴飞逝,收起帆船,兴致易逝,白发渐生。
- 待催办腰笛单衫,趁苕水东边旧时月:期待着笛声与单衣,趁着苕水东边的旧时明月。
- 相送荷花一路,把君恩重说:一路送行荷花,重申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 春渐老幽单客枕,拚十年逝水销别:春天渐渐老去,孤单的客人在枕边,拼尽十年岁月,离别随水而去。
- 可奈江国漂花,瘴天啼鴂:可怜江国漂浮的花朵,瘴气中的鸟儿悲鸣,暗示离别的凄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声带愁咽”,将春声与愁苦结合,形象生动。
- 拟人:如“杜鹃泪点”,赋予自然现象以情感,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添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友人离别的叙述,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对离别的无奈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于情感的细腻把握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湖:象征着美丽、怀旧与思念。
- 孤瑟:象征孤独与愁苦。
- 荷花:象征纯净与美好,同时也代表离别时的情感寄托。
- 春天:代表着希望与生命的轮回,同时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孤瑟”象征什么? A. 美好时光
B. 孤独与愁苦
C. 友情的珍贵
答案:B -
“待催办腰笛单衫”中“单衫”指的是什么? A. 诗人所穿的衣服
B. 送别时的装束
C. 友人的衣物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江国漂花”意在表达什么情感? A. 对友人的祝福
B. 对离别的惋惜
C. 对春天的热爱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朱祖谋的《琵琶仙》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然而朱祖谋的作品更侧重于离别的愁苦,而李白则更偏向于对月光的感慨与思乡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研究》
- 《朱祖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