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远人 本意,和宋晏小山韵》
时间: 2025-01-06 13:10: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思远人
雁字鱼函浑未寄,肠断辽西客。
金鞭微响,玉骝空闹,听马蹄得得。
雨声偏向芭蕉滴。把泪珠和墨。
学寄画崔徽,添些红晕,怕黛朱无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大雁的字形和鱼函的音信都还没有寄出,我在辽西的游子心中感到无比痛苦。金鞭轻轻响起,玉骝马空自喧闹,我听着马蹄声的得得声。雨声偏偏打在芭蕉上,我将泪珠与墨水混在一起。想要寄去一幅画给崔徽,添上些许红晕,唯恐那黛色和朱色失去光彩。
注释:
- 雁字:指大雁的飞行形状,常用来比喻书信或思念。
- 鱼函:古代用来装鱼的器具,这里指的是寄信的容器。
- 肠断:形容心中极其痛苦,肠子像断了一样。
- 辽西:指的是辽东和西部地区,这里是诗人思念的故乡。
- 金鞭:马的鞭子,象征骑马出行。
- 玉骝:一种名贵的马,象征高贵和迅捷。
- 得得:马蹄声,体现了马的活力与奔腾。
- 芭蕉:一种植物,常在雨中发出滴滴声,增添了诗的意境。
- 泪珠与墨:将眼泪与墨水混为一体,表达悲伤的情感。
- 崔徽:可能是指某位知名女子,或是对某个爱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邹祗谟,清代诗人,字继昌,号小山,生于文人世家。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常以细腻的笔触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邹祗谟的创作受到晚清社会变迁的影响,其诗中常流露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感慨。
创作背景:
《思远人》可能创作于诗人游历辽西时,因其身处异乡,思念故乡与亲人,情感深厚,表达了对游子孤独与无奈的深切体会。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将这份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歌鉴赏:
《思远人》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古诗,诗人在游历辽西期间,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首句“雁字鱼函浑未寄”便设定了情感的基调,使用了大雁和鱼函的意象,表明了他对远方信件的期待与无奈。“肠断辽西客”则通过生动的比喻,传达了游子心中深切的痛楚,形成了一种悲凉的氛围。
接下来的“金鞭微响,玉骝空闹”,通过对马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外旅途中的孤独感,马的活泼与自己的内心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他内心的空虚与无助。“雨声偏向芭蕉滴”一句,借助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惆怅的意境,雨声如泪滴般落下,与诗人内心的情感产生共鸣。
最后两句以“把泪珠和墨”结束,展现了诗人对创作的渴望与对情感的寄托,试图通过艺术的方式将思念传达给崔徽,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增添了诗的层次感与情感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雁字鱼函浑未寄:大雁未寄书信,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肠断辽西客:形容在辽西游子的心情极其痛苦。
- 金鞭微响,玉骝空闹:骑马的声音与空荡的心情形成对比。
- 听马蹄得得:马蹄声回响,映衬出孤独的旅程。
- 雨声偏向芭蕉滴:雨声打在芭蕉上,营造了凄凉的氛围。
- 把泪珠和墨:用泪水与墨水混合,体现了情感的深沉。
- 学寄画崔徽:想用画作寄托情感,寄给崔徽。
- 添些红晕,怕黛朱无色:希望画作生动,但又担心缺乏色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肠断”,用生理反应比喻情感痛苦。
- 拟人:雨声“偏向芭蕉滴”,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金鞭微响,玉骝空闹”,形成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表达了对故乡与亲人的深切怀念。诗人运用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与故乡隔绝的无奈与痛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雁字:象征思念,传递书信的意象。
- 鱼函:寄信的器物,代表着沟通与牵挂。
- 金鞭:象征自由与奔波,突出旅途的孤独感。
- 玉骝:象征高贵与奔放,反衬内心的失落。
- 芭蕉:自然意象,增添诗的情感层次。
- 泪珠与墨:表现情感的深度与艺术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雁字”象征什么? A) 自由
B) 思念
C) 旅行
答案:B -
“肠断”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痛苦
C) 迷茫
答案:B -
“金鞭微响,玉骝空闹”在意境上表达了哪种情感? A) 兴奋
B) 孤独
C) 安宁
答案:B -
诗中用泪水与墨水混合来表达什么? A) 平静
B) 快乐
C) 深沉的思念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思乡情怀。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通过夜晚的孤独与思念。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vs 《思远人》:两者均表现思乡情,但《静夜思》更直接简洁,而《思远人》则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层次展现了游子的孤独与无奈。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详细分析。
- 《清代诗人研究》:关于邹祗谟及其作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