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丁宝臣游五泄》

时间: 2025-01-01 14:01:05

喜陪诗伯寻幽去,从此风骚觉有神。

明代应无高遁士,奇峰尽属苦吟人。

欲名地巧题难得,却恨图经说未真。

回想天童山迤逦,更多形胜亦非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喜陪诗伯寻幽去,从此风骚觉有神。明代应无高遁士,奇峰尽属苦吟人。欲名地巧题难得,却恨图经说未真。回想天童山迤逦,更多形胜亦非伦。

白话文翻译:

我很高兴能陪伴诗友去探寻幽静之地,从此我觉得风骚之气更加神韵飘逸。明代应该没有那些高人逸士,奇峰都属于那些苦苦吟诵的人。想要巧妙地点名这些地方实在难得,却又怨恨那些书籍所说的未必真实。回想那天童山的迤逦风光,还有更多的美景也是无法与之相比的。

注释:

  • 诗伯:指高雅的诗人,常用以尊称。
  • 风骚:指文采风流,形容诗歌的优美。
  • 高遁士:指隐士、高人,形容那些远离尘世的人。
  • 奇峰:形容山峰雄奇。
  • 苦吟人:指那些为了艺术而苦心创作的人。
  • 图经:古代地理书籍,描绘山川景色。
  • 天童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是著名的风景区。

典故解析:

  • 天童山:此山以其奇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著称,常被文人骚客所吟咏,象征着高雅的艺术追求与自然的美。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胡宗愈,宋代诗人,善于咏叹自然,作品多表现对山水的热爱,语言清新。
  • 创作背景:诗人借游五泄之际,赞美自然山水之美,表达对诗歌创作的热情与热爱,反思当时士人风气。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游览五泄的经历,传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深刻感悟与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开头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探寻幽静之地的喜悦,显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接着,诗人提到明代的高人逸士,暗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与批判,认为真正的奇峰只属于那些苦心创作的诗人。此时,诗人对地名的题写感到困难,反映出他的谦逊与对艺术真实性的追求。最后,诗人回忆天童山的景色,认为更多的美景并不逊色于五泄,表达了对自然无限魅力的赞叹。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人文及对自我价值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喜陪诗伯寻幽去:表达了与诗友一起游玩的愉悦。
    • 从此风骚觉有神:感受到诗歌的灵动与魅力。
    • 明代应无高遁士: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
    • 奇峰尽属苦吟人:强调只有勤奋的诗人才能理解与拥有山水之美。
    • 欲名地巧题难得:表明写作的困难与挑战。
    • 却恨图经说未真:对书籍所记述的景象的不满。
    • 回想天童山迤逦:回忆美好的自然景观。
    • 更多形胜亦非伦:认为其他美景并不逊色。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人比作追求自然的高人。
    • 对仗:诗中句式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排比:通过多重景象的描写,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社会风气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真实性的追求。

意象分析:

  • 五泄:象征着自然的灵动与诗人的创作灵感。
  • 天童山:代表了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寄托与自然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诗伯”指的是谁?
      • A. 诗人的朋友
      • B. 明代诗人
      • C. 高雅的诗人
    2. 诗人对地名的题写感到怎样的情感?
      • A. 自信
      • B. 困难
      • C. 随意
    3. 天童山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高人隐士
      • B. 自然之美
      • C. 诗歌创作

答案:1.C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李白的《庐山谣》、王维的《山居秋暘》,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 诗词对比:胡宗愈的《和丁宝臣游五泄》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美,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哲理和禅意,而胡宗愈则更突出友谊与创作的热情。

参考资料:

  • 胡宗愈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