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
时间: 2025-01-01 14:48:17呜呼!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白话文翻译
哎!盛衰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但难道不是人事造成的吗?庄宗之所以能够获得天下和失去天下的原因,可以从中看出。世人说晋王临终时,赐庄宗三支箭,并告诫他说:“梁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所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但他们都背叛晋而归附梁。这三者是我心中的遗恨。给你这三支箭,你一定要铭记你父亲的志愿!”庄宗接受了箭并将其藏于庙中。后来出征时,他派人用一头小羊祭告庙,请求箭,装在锦囊里,背着前进,凯旋后又将箭奉还。正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父子,捆住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归还箭给先王,并报告成功时,气势可谓壮盛!但当仇敌被消灭,天下已定,一名士兵夜里呼喊,乱者四处响应,仓皇向东逃去,未及见敌人,士卒便四散而逃,君臣相顾,竟不知归处,甚至发誓要天断发,泪水沾襟,何其衰败!难道得之艰难而失之容易吗?或者说,这一切的成败都源于人呢?书中说:“骄满招损,谦虚受益。”忧劳可以兴国,安逸可以使人亡身,这自然的道理。因此,在它兴盛时,举天下的豪杰,无人能与之争;而在它衰败时,数十个伶人困扰着它,最后导致身死国灭,成为天下的笑柄。祸患常常积累于微小之处,而智勇往往被自己的困境所困扰,这难道不仅仅是伶人的命运吗?
注释
- 盛衰:指兴盛和衰败的状态。
- 庄宗:指后周的创立者郭威,因其在历史上的作为而被称为庄宗。
- 三矢:这里是指晋王临终前赠予庄宗的三支箭,象征着仇恨与使命。
- 少牢:一种祭祀用的小牲畜,通常用来祭告神明。
- 太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庙宇。
典故解析
- 三矢之志:源自于历史故事,晋王临终前的遗言,强调忠诚与报仇的决心。
- 满招损,谦受益:出自《尚书》,意指骄傲自满会招致损失,而谦虚则会得到好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尤以散文和诗词闻名。其作品以清新自然、富有情感而著称。
创作背景
《伶官传序》写于北宋时期,正值国家政治动荡,作者借助对历史的反思,探讨了盛衰更替的原因,强调人事对历史的影响。
诗歌鉴赏
《伶官传序》通过庄宗的兴衰历程,揭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深刻的人性。欧阳修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与生动的描绘,使得整个序文既有叙事性又充满哲理。庄宗从获得天下到最后的衰败,体现了权力的脆弱和历史的无情。特别是通过“盛”与“衰”之间的鲜明对比,作者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命运,更折射出国家和社会的变化。
文中提到的“三矢”不仅是庄宗的遗志,更是对忠诚的呼唤,警示后人切勿忘却初衷。文末对伶人的描绘,实际上是对权力者的讽刺,显示了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因素,也可能导致巨大的灾难。这种对盛衰规律的深刻洞察,令人深思,使得《伶官传序》不仅是一篇历史散文,更是一部关于人性与命运的哲学论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哀叹盛衰的道理,虽然说是天意,难道不是人事造成的吗? -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通过庄宗得天下和失去天下的原因,可以得出一些道理。 -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传言晋王临终时,赐庄宗三支箭,告诫他梁是仇敌,燕王是自己所立,契丹与自己是兄弟,但他们都背叛了晋而归附梁。 -
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这三者是我心中的遗憾。给你这三支箭,你一定要铭记你父亲的志愿! -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庄宗接受了箭并将其藏于庙中。 -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后来出征时,他派人用一头小羊祭告庙,请求箭,装在锦囊里,背着前进,凯旋后又将箭奉还。 -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正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父子,捆住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归还箭给先王,并报告成功时,气势可谓壮盛! -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当仇敌被消灭,天下已定,一名士兵夜里呼喊,乱者四处响应,仓皇向东逃去,未及见敌人,士卒便四散而逃,君臣相顾,不知归处,甚至发誓要天断发,泪水沾襟,何其衰败! -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难道得之艰难而失之容易吗?或者说,这一切的成败都源于人呢? -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书中说:“骄满招损,谦虚受益。”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忧劳可以兴国,安逸则会使人亡身,这是自然的道理。 -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因此,在它兴盛时,举天下的豪杰,无人能与之争;而在它衰败时,数十个伶人困扰着它,最后身死国灭,成为天下的笑柄。 -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祸患常常积累于微小之处,而智勇往往被自己的困境所困扰,这难道不仅仅是伶人的命运吗?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盛与衰的对比突出历史的无情和人物命运的悬殊。
- 排比:多个句子的结构相似,增强了语势和情感的表达。
- 比喻:将历史人物的命运比作箭,象征着忠诚与遗志。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强调历史的波折与人事的影响,警示后人要珍惜当下,铭记初心,反思个人与国家的命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矢:象征忠诚、遗志与承诺。
- 少牢:祭祀的象征,体现对祖先的尊重与纪念。
- 太庙:象征国家的根本与历史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伶官传序》主要探讨了什么主题?
- A. 权力的游戏
- B. 盛衰的道理
- C. 个人的命运
-
文中提到的“三矢”象征着什么?
- A. 忍耐
- B. 忠诚与遗志
- C. 复仇
-
“满招损,谦受益”出自于哪部经典?
- A. 《论语》
- B. 《尚书》
- C. 《大学》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苏轼,探讨历史的兴衰与个人的命运。
- 《滕王阁序》:王勃,展示盛衰与人生的哲理。
诗词对比
- 《伶官传序》与《赤壁赋》均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探讨了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奈,强调了对过往的铭记与警惕。
参考资料
- 《宋诗选》:介绍宋代诗人的作品。
- 《古文观止》:收录了古代经典散文作品,包括欧阳修的散文。
-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对历史背景与典故进行详细解释。
相关诗句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上一句是什么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下一句是什么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上一句是什么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下一句是什么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上一句是什么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下一句是什么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上一句是什么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下一句是什么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上一句是什么